千亿基金出手海外收购 长电科技蛇吞象跻身全球前三
15.01.2015 12:46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停牌两个半月的长电科技(600584,股吧)(600584.SH)终于在1月13日晚间披露了一整套“豪华”跨国收购方案。
收购报告书显示,长电科技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产业基金)、芯电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芯电半导体)斥资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34亿元)收购设立在新加坡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星科金朋。 为了促成这次收购,长电科技专门成立了长电新科,长电新科以本次收购为目的成立了长电新朋。在长电新科层面,长电科技、产业基金和芯电半导体分别出资2.6亿美元等额人民币、1.5亿美元等额人民币、1亿美元等额人民币;在长电新朋层面,长电新科、产业基金分别出资5.1亿美元等额人民币、0.1亿美元等额人民币。此外,产业基金还将向长电新朋提供股东贷款1.4亿美元等额人民币,该部分股东贷款可根据约定进行转股。 也就是说,长电科技只花了2.6亿美元达成了一场7.8亿美元的海外收购,这是一场典型的杠杆收购,主要得益于产业基金的“慷慨解囊”。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这不仅是产业基金成立以来首次落地项目,更是首次扶持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收购。 产业基金首落地 近年国家层面对集成电路产业十分重视,连番出台了多项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14年6月,工信部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下称《纲要》);同年9月,产业基金正式成立。 2014年10月,工信部官微披露了产业基金成立的消息,并表示“设立产业基金是贯彻《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大风险高的产业特征、破解集成电路产业融资瓶颈、创新产业投资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 “产业基金挂牌成立是去年12月份,我们这场收购就是他们首次落地项目。”长电科技一位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虽然我们做了收购标的的控股股东,但是产业基金是花钱最多的。 另据上述高管透露,产业基金一期规模高达1300亿元。除了在海外收购的资金合作,还会有更长远的战略合作。 产业基金无疑是长电科技本次海外收购中的“大金主”。那么,产业基金背后的金主又是谁呢? 工商资料显示,产业基金成立日期为2014年9月26日,核准日期为同年12月17日。注册资本为987.2亿元,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投资咨询;项目投资及资产管理;企业管理咨询。 目前,产业基金共有8位股东,分别是国开金融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芯投资)、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华芯投资受基金公司委托,负责项目的遴选、投资和退出等投资业务管理工作。 除了长电科技,产业基金还向国内芯片设备制造商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投资了4.8亿元。 再看支持长电科技海外收购的另外一个金主—芯电半导体。其成立于2009年3月,为香港上市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国际)间接持有的全资子公司,而大唐电信(600198,股吧)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为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 标的资产原属淡马锡 公开资料显示,星科金朋的实际控制人是国际知名的淡马锡,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持有。收购报告书披露,星科金朋主要从事半导体芯片委外封装及测试业务,拥有4个制造测试中心和两个研发中心,同时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上海、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拥有销售团队。 从全球封测行业排序看,星科金朋和长电科技原本分列第四和第六。中投证券分析师李超指出,“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后,拥有先进封装技术和欧美客户等协同优势,将跻身全球前三。” 从财务指标看,2013年,星科金朋的收入为98.27亿元,是长电科技的1.93倍;2013年末,星科金朋的总资产为143.94亿元,是长电科技的1.9倍。不过,2013年、2014年前三季度,星科金朋亏损额分别为4749万美元和2528万美元。 “星科金朋之所以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产能利用率不足及经营成本较高;同时搬厂等事件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收购报告书披露称。 上述高管看来,星科金鹏的经营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反应机制太慢、经营能力不足等。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收购一家盈利的公司,要花很大的代价。另外,公司也比较看重星科金朋的技术和市场。后续会对其进行整合,改善这种亏损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海外收购中,星科金朋的台湾子公司被剥离。主要原因是台湾地区对于陆资企业投资台湾半导体相关行业企业有一定的政策限制。为避免对整场收购有影响,长电科技与星科金朋决定对台湾子公司进行重组剥离。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15.01.2015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