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塑化剂背后:毒性远超三聚氰胺 国内使用泛滥

02.01.2015  11:22

  近几年来,塑化剂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无论是“酒鬼酒事件”,还是台湾的“塑化剂风波”,都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无处不在。然而,比塑化剂更可怕的,却是国内相关标准的缺失以及政府监管的缺位。

  毒性远超三聚氰胺

  年终岁尾,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让山东淄博的众多手套生产企业如坐针毡。从2015年起,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塑化剂的监管力度。淄博出口的一次性PVC医疗手套,在此范围之内。

  山川集团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质量部主管宗建告诉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日报道》记者,美国要求塑化剂低于一定的限量,因为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做过一些动物实验,有危害。

  塑化剂有毒,早已被人们知晓,其毒性远超三聚氰胺。这里所说的塑化剂,是指使用最广泛的邻苯类塑化剂,它占各类塑化剂总量的80%以上。医学实验表明,邻苯类塑化剂有类似于环境雌激素的作用,会对孕妇和儿童的生殖发育构成威胁。

  济南市千佛山医院小儿血液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红美表示,塑化剂可以引起怀孕妇女内分泌紊乱,然后影响胎儿的这种性发育,引起孩子性发育异常,对男性会引起不育,影响精子的活力,对女孩的话引起性早熟。

  很多时候,塑化剂是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入体内。以医疗器械为例,目前医院中的手套、输液管、血浆袋、透析机软管、氧气面罩、吸氧软管等,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哪里知道,救命的药品中居然潜藏着危险的塑化剂。

  山东省环保高分子材料及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昌林说,这些药物、药水随着葡萄糖、生理盐水,流到管道里面。它或多或少都会往里面抽提一部分(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过来,随着药液跑到人体里面,就是最直接的。

  儿童玩具,是塑化剂兴风作浪的另一个重灾区,其中尤以搪胶类玩具的危害最甚,为了达到柔软性,有些玩具塑化剂与PVC粉的配比达到了60%到200%。无论是小黄鸭还是玩具球,一旦遇到热水或者沐浴乳等油脂性物质时,塑化剂就容易释放出来,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潜在的伤害。

  除了医疗器械和儿童玩具之外,塑化剂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家用的燃气软管、防滑垫、雨衣、拖鞋、保鲜膜、地板革、pvc桌布、pvc窗帘、人造革制品、壁纸、油漆、外墙涂料、pvc手机套、手机数据线,酒厂的输酒软管,地摊上的塑料袋,钓鱼的软鱼饵,饮水机的水管,方便面的外盒等等,无一不闪现着塑化剂的身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混凝土里面用的有塑化剂,墙壁用的涂料里面,也可能用塑化剂,还有人们穿的衣物里面等等、油墨等等,都有可能用到塑化剂。塑化剂是十面埋伏、无孔不入的。

  欧美零容忍 国内使用泛滥

  由于塑化剂的危害不像急性毒药那样明显,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欧美国家对有毒塑化剂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而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却严重滞后,既没人管,也没人查,塑化剂的泛滥也就不可避免。

  为了拿到塑化剂的一手材料,记者在济南的商场随机购买了4件PVC产品,送到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小黄鸭、皮手套,还是桌布、输液管,都超过欧盟限定标准的100多倍。

  临沂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员杨晓强表示,这些商家、企业,可能为了追求利益,用的塑化剂的添加剂,可能不符合国家要求,所以说咱们现在玩具生产(用)的塑化剂,可能说含量会很高。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塑化剂第一消费大国,年消耗量超过300万吨,其中99%是邻苯、对苯和偏苯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