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划定59处省级生态红线区
划定省级生态红线,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是青岛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和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历时一年的青岛市省级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于近日完成,并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技术组。
青岛市基于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遵循统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原则,采用“识、评、落、分、合”的技术方法划定省级生态红线。在全市域范围内识别国家、省级已有保护政策的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将已识别和评估为生态重要、敏感的区域进行空间落地,分清单落实到各个生态红线区,按照主导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类命名、分级管控,并在空间上开展多规融合,衔接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水源保护区划等规划区划,确定我市省级生态红线区59处,面积合计1120.65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9.9%,其中一级管控区381.05平方公里,二级管控区739.6平方公里。
按照技术规范确定的分类方式,青岛市生态红线区分为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红线区和土壤保持生态红线区。其中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18处,主要分布在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等区域,面积326.9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分别为棘洪滩水库、吉利河水库、铁山水库、陡崖子水库、挪城水库、石棚水库、王圈水库、宋化泉水库、三里河、少海、尹府水库、崮山地下水、云山丈岭地下水、产芝水库及上游、大沽河、瞭望山片区、东石岭片区、车轮山片区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红线区5处,主要分布在崂山区、黄岛区和平度市等区域,面积638.5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7%,分别为崂山、小珠山、唐岛湾、铁橛山、大泽山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红线区。土壤保持生态红线区36处,主要分布在李沧区、城阳区、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市、胶州市和莱西市等区域,面积155.1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分别为李沧片区、凤山、大沽河河套段、世纪公园片区、红岛片区、浮山片区、安子片区、薛家岛片区、鹿角湾片区、鱼鸣咀片区、灵山湾、大珠山、琅玡台、茂隆山片区、胡家山片区、马山、龙泉片区、马山北片区、笔架山、四舍山、簸箕掌、金口片区、丰城片区、乌鸦山片区、田横片区、钱谷山片区、王家屯片区、孟良沟片区、艾山、高家岭片区、南墅青山、大沽河沿岸、莱西立交片区、萝卜山片区、双山片区、小埠庄片区土壤保持生态红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