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稳供,央企成为“压舱石”(锐财经·一手抓防疫,一手促发展)
中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展生产经营,一方面扩产能保证防疫物资供应,另一方面稳生产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稳定。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央企业生产型子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超过80%,发挥了促进经济运行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开足马力保供应
疫情防控进入最关键阶段,多家中央企业紧急组织相关产能增产扩产、改造转产,开足马力生产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并通过统筹海外采购等举措,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一线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中国化工旗下的沈阳橡胶院只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转产准备,开始了应急医疗物资隔离服的生产,目前沈阳橡胶院A型隔离服每天交付60套;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所属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面料,目前每天产能可满足约1万件医用防护服生产需要;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新华公司将防控口罩的日生产能力提升至原来的2.5倍;中粮生物科技调整产能生产供应医用酒精,24小时生产全力保障供应,医用消毒酒精日产能已从700吨/日上调到1000吨/日。
据了解,中央企业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已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点产品日产量实现快速增长。2月11日,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医疗物资日产量,分别提高至2月5日的2.6倍、2.8倍、2.5倍。
长江商学院大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央企已成为防疫物资生产的主力军。在防疫一线,央企‘拉得出来、顶得上去’,没有‘掉链子’,可以说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为上下游复工提供保障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电力、通信、交通、能源等央企积极为疫情防控和其他企业复工提供基础保障。
总体上看,中央企业生产型子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80%。“一些重要的基础保障行业复工率更高,石油石化企业复工率达到96.8%。”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赵世堂说,“电网、发电企业复工率达到83%;钢铁企业主要子企业全面开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不包括汽车)复工率达到88.1%。”
天上地下空中,央企全天候为全国人民提供“不停歇”服务。截至2月7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四家石油央企5万多座加油站正常营业提供不间断加油服务,湖北境内的2658余座加油站24小时“不打烊”,全力保障市场油气供应。
用电关系千家万户冷暖。据统计,春节期间,国家电网统一调配抢修队伍、装备、物资等资源,安排应急抢险队伍4.9万支、抢险人员27万人、抢险车辆6.3万辆24小时待命,严格兑现各项服务承诺,及时响应客户诉求,快速抢修恢复供电,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好电。
通信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疫情防控,同时推出免停机、缓停机等服务,保障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及疫情高发区用户的正常通信,积极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免费发送疫情公益短信,累计为116.95万人次免停机、为17.48亿人次缓停机。
民生保障方面,央企纷纷主动调整产能,确保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目前,中粮集团每天发往武汉市场的大米超过200吨、面粉面条合计约50吨、食用油约300吨。华润集团充分发挥多元化民生类企业特性,在保障燃气、电力稳供的同时,旗下销售企业大量采购粮油米面、肉蛋奶蔬等,全力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持续稳定供应。
围绕全球供应链稳产能
此次疫情对于中国的贸易及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央企业是“走出去”的主力军。到2018年底,中央企业境外单位11028户,分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总额达到7.6万亿元。日前,相关中央企业积极复工复产,围绕全球供应链保证产能,保障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稳定。
自2月3日起,中国电子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已逐步复工。其旗下深科技是金士顿、希捷、西部数据等行业巨头的重要供应商。由于该业务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一旦停产将会对全球行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深科技在春节期间持续工作,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自行派车到供应商库房直接取货,解决缺料问题。近期复工后,对一些间接岗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线外岗位进行升级技术培训,员工奋战在生产一线,最大限度维持生产经营持续不间断,满足市场需求,尽全力保证全球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实业天辰耀隆生产的硫酸铵出口印度等十多个国家。为保证非常时期硫酸铵顺利出口,中国化学生产不停歇,并积极协调人工、码头、物流等,1月份实现销售硫酸铵38212吨。
“中央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重要位置。当前中央企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力争按时按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订单,体现了中国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高度的责任感,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企业履约的决心和实力。”李锦说。他认为,中央企业有储备、有实力,随着中国国内各经济领域运行逐步恢复正常,央企全球产业链供给将得到更大的保障。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徐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