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筑通“民心”路 打开“致富”门
夏津:筑通“民心”路 打开“致富”门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们以前的回家的老公路吗?这么宽阔平坦的路我还以为到了别的村庄呢!”春节临近,在北京从事小商品批发的夏津县田庄乡谷庄村村民谷来运一回到家就感叹,从去年春节外出忙生意,一直没有回过家的谷来运被家乡的巨变惊呆了,新栽植的行道树、各种品牌的私家车,拉人载客运货忙,十多分钟就从县城赶到了家。其实,这是夏津县人大常委会听民声、建民言助力打造县域半小时“生活圈”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的一个缩影。村级公路网化工程总投资1.3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达309.2公里,每个村至少有一条主要大街得到硬化,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延伸,连接“三纵三横一大外环”的城区公路网络体系,县域内的半小时“生活圈”畅通的是民心,打开的是致富门。
听民声:为了五十万人民的期盼
近年来,夏津县卫生医疗、城乡教育、城市建设投入大、变化快,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但城乡公路、村内道路硬化改造却一直停滞不前,出门难、出行难,群众对此是望星盼月。2013、2014两年的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关于城建交通类的建议分别达42件和49件,占全部议案建议的30%。县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的代表视察道路建设工作情况,听到的是人民强烈的呼声和期盼,人民寄希望与两会、寄希望于人大,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14年春,县委、县政府把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工程作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 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夏津县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 成立了以县长才玉璞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为副指挥,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委书记、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公路网化工程指挥部,下设督导组、财务组、工程项目组和验收计量组,全面负责整个工程了指挥和协调。工程建设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项目施工现场办公,解决施工难题。指挥部对项目建设一周一调度,随时掌握工程进度,推动各个乡镇齐头并进,整个工程平衡展开。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推行“5+2”、“白+黑”的工作模式,吃住在工地,紧抓施工黄金期,放弃节假日休息,倒排工期、自加压力、挂图作战,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施工进度。羊年春节,年度计划建设的公路及配套已全部完成。
解民忧:筑路如做人质量是人品
作为一项投资财力巨大的民生工程,来之不易,更是千载难逢,群众担忧的是建设质量的好坏,能不能长久的为老百姓服务。工程质量成了群众的挂心肉,为此,县人大常委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先后六次组织视察、检查和调研,提出加强质量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县政府把整个工程所有标段均进入县政务中心进行招投标,招标公告在中国招标网、夏津政务网、县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等媒体发布。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最终择优选取了高资质的4家施工企业 和2家监理企业,为公路建设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施工中,坚持“修路犹如做人,质量就是人品”的工作理念,严格执行省市规定的施工标准和程序施工,所有项目经理都立下了“军令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布监督电话,对建设标准,投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公示,做精品工程,修群众满意路。项目现场施工的监督,采取了“3+1”监理模式,即交通监理、中介机构和乡镇政府三方作为政府方参与监理,另从项目沿线村庄选出的党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各方齐心协力抓质量、促进度。县交通局抽调业务骨干,每天都到施工现场进行督导检查;每个乡镇抽调3-5人成立网化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对本乡镇各村的工程进行分片管理;各村也选派责任心强、有号召力、积极性高的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全程跟踪监督。
“整个路面厚度是33cm,按这个标准施工的路,把好质量关,走15年没问题!”县交通局工程师冯如勇肯定地说。
帮民富:路网畅通打开致富门
大棚设施种植和养殖业是夏津县香赵庄镇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拥有蔬菜大棚近千个,2000多亩,有养殖业户200多家,每批次禽类出栏产蛋高峰期及每年7月份至11月份蔬菜销售旺季,人流、物流、车流越来越多,对道路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蔬菜、蛋类要求更是高,由于境内公路由于修建早、标准低,大部分路面和桥梁毁损严重,行路难已严重影响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的实施,让全镇38个村庄、2.6万群众受益,新修建的40多公里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过去啊,一下雨,上门批发蔬菜的车是根本进不来,自己向外运更是运不出,现在可好了,公路修到了村里,再也不用担心了。”打帘王庄村黄瓜种植专业户明提起村里的公路就竖大拇指。“这不,今年的草莓赶在春节期间成熟,现在路修好了,许多城里的市民都自驾车来采摘,收入比自个批发还要好,大家都高兴。”纸房头村支部书记王健高兴地说。
筑上的是民心路,打开的是致富门。路通了,群众出行方便了,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群众的心里亮堂了,村级公路修到了百姓家门口,更修到了群众心坎上,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用群众的话说:这好日子才真是刚刚开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