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纺织大镇棉产业企稳回升
10.10.2016 15:39
本文来源: Ncdz.Dzwww.Com
“金高唐,银夏津”,这是鲁西北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棉企纷纷提质增效 记者发现,当其他县市的不少棉纺企业接连倒闭的同时,夏津这些活下来的企业依旧有生机,有活力。用刘书峰的话来讲,老榆木家具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宋楼镇。
“金高唐,银夏津”,这是鲁西北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之所以称之为“银夏津”,是因夏津是个优质棉产区,无论植棉面积,还是棉纺产业,均独霸鲁西北。作为夏津县纺织大镇,宋楼镇纺织产业总产能占全县的半壁江山。然而,自从棉花价改以后,夏津县的植棉面积锐减,上百家棉企陆续倒闭。而在宋楼镇,一些棉纺企业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更好”。同样值得庆幸的是,那些从事棉纺生意失败的宋楼人也纷纷找到了新的商机。一个新兴的老榆木家具产业在宋楼镇冉冉升起。
棉企数量锐减,
但产能逆势上升
9月22日,记者在宋楼镇西屯工业园看到,这里不少棉纺厂已经关了门。据宋楼镇人大主席刘书峰介绍,在过去的10年里,30多家棉纺织企业在宋楼镇落户,而且干得风生水起。然而,现在只剩下10余家。
记者从夏津县委宣传部获悉,今年夏津县的植棉面积是22万亩多一点,比去年增加了1万亩左右。然而,夏津县往年正常的植棉面积是40多万亩多一点,这个规模曾经持续了多年。“宋楼镇棉纺企业的倒闭大概分两拨,一拨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拨是因为这几年植棉面积的下跌。”夏津县天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健(化名)说。据他介绍,2010年以后,随着产业链的恶化以及政策的改革,夏津县很多棉纺企业纷纷倒闭,以中低端棉纺企业为最。全县棉企从170多家降到现在的50家左右。
虽然企业数量锐减,但是宋楼镇的棉纺总产能却没有下降。众所周知,纺纱厂的规模一般用纱锭的数目来衡量。“宋楼镇一度保持25万纱锭的产能数年之久。如今,这个乡镇的产能稳定在了30万纱锭左右,上涨了5万纱锭。”刘书峰说。
重新洗牌后,
棉企纷纷提质增效
记者发现,当其他县市的不少棉纺企业接连倒闭的同时,夏津这些活下来的企业依旧有生机,有活力。
记者在夏津县天润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看到,这里新上了26台国内最先进的细纱机,还有几部从日本进口的落筒机。这家企业还兼并了数家倒闭的小企业。这家企业从2500纱锭起家,现在已经达到了10万纱锭。“在夏津,但凡是活下来的企业,设备档次都在提升,产品结构也都在调整。拿我们家来讲,传统的纺纱工艺已经很少了。现在,我们的车间正在搞紧密纺、塞落纺、塞落紧密纺等高端纺纱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抗风险。”田健说。
“我们的设备一直在升级,产品也尽量避开大路货。原来,我们只做5—10种产品,现在不得不做10—20种。”夏津县润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九年说。据了解,这家企业2011年的规模是1万纱锭,如今已经达到4万纱锭。
田健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棉花价格高价运行。这使得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宁可去越南、马来西亚投资,也不会在中国建厂,因为国外的原料价格比国内低好几千块钱,更不要说劳动力和电费了。好在中国的棉花价改政策刚好纠正了这一点。
“从种植、纺纱到印染、制衣,我们国家棉花产业链非常齐全。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棉花产业可以跟中国比。”田健说,“如今,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尝到了价改带来的阵痛。希望改革带来的红利能够早点到来。”
老榆木家具
渐成气候
自古以来,宋楼镇就有经商的传统。棉产业之后,睿智的宋楼人从临清市一个乡镇发现了商机,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村民拆房子时,一些老木头被淘汰到了木材市场上。这些木头以老榆木为多。经过农户家常年的烟熏火燎,它们的质地更加紧密,而这正是制造老榆木家具的绝好材料。
用刘书峰的话来讲,老榆木家具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宋楼镇。宋楼镇紧邻315省道。不到1年的时间里,这条省道沿线的老榆木家具店就达到了53家。
王军是地道的宋楼人,曾经做过5年的地产棉纺纱生意。地产棉绒短、马克隆值也偏高,他只能生产中低端面纱。随着新疆棉和进口棉的挤压,王军的利润越来越低。几年前,他果断转到了宋楼镇刚刚兴起的老榆木家具行业。如今,他的店年销售额可达300余万元。像王军一样从棉纺行业转行做老榆木家具的宋楼镇企业家,还有10余人。
如今,宋楼镇打算下大力气扶持这个新兴产业。“宋楼家具广场”已经列入宋楼镇的镇域经济规划版图。将来,这些门店将统一挂上宋楼镇的牌子,按照“前边是门店,后边是加工厂”的格局进行发展。镇政府则统一对外进行品牌推介。
“经过这轮市场洗牌,我们的棉产业已经企稳回升,有山有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棉产业会与家具产业互望成风景。”刘书峰说。
本文来源: Ncdz.Dzwww.Com
10.10.2016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