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助力动能转换
今年是我省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的第四年。引进的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效用,有哪些生产工艺得到了改进,对区域产业转型带来哪些影响?日前,记者跟随西部带人才项目验收评估专家组来到企业,采访了部分相关项目。
引“外援”提升特色产业质量
泰安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里,陈列着服装、女包、家居装饰等物品,与普通的纺织品不同,这些都是由麻纤维制成的,麻纤维制品更加柔软、透气、环保。
2016年,该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合作开展优质泰山汉麻品种选育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了当年急需紧缺人才支持项目150万元补助,引进了邓欣和黄思齐两位研究员,用于提升泰山汉麻用作纤维的细化品种的筛选和培育。
据介绍,该项目已成功完成纤维细化麻作物的品种培育和筛选,改变了当前麻纤维粗硬的特征,为纺织行业提供了优质的麻纤维原料。
预计该细化麻纤维的市场份额将占到高档麻纤维面料的三分之一,估值150亿元。目前已有10个品种在麻作物基地进行大规模种植实验,相应的纤维、服装深加工正在进行中。
谈起人才在项目中的作用,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两位专家在项目过程中将自身专业和企业技术需求结合,帮助企业从育种角度提升纤维品质。这是我们无法靠自己实现的,也是我们所不擅长的。”
“这实现了我们对人才项目的预期。”省发改委西部带相关负责人道出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计划的初衷,“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而智力、人才又是企业最紧缺的资源。项目重点关注县域经济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将拥有创新能力、带创新成果的人才,通过项目的形式引入到这些企业中,帮助其在技术方面实现突破,解决他们想做但是没人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情。‘外援’的引入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动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记者了解到,除了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泰山基地建设项目,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超临界CO2提取牡丹籽油与鲜花提取物项目、临沂郯城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银杏叶提取物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山东农凯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水田激光平地与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推广项目,也都是以当地特色资源为研发对象,通过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
人才与产业发展契合度高
研究成果与生产无缝对接是该人才项目的一大特点,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保持了较高契合度,推动了人才智力资源向企业等基层一线加速集聚。人才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解决目前存在的产业化问题,帮助企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色纺彩色纱是将两种及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制成的具有独特彩色效果的纱线,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目前色纺彩色纱的开发和生产仍然存在设计效率低、信息集合度低、开发成本高、设计依赖强等问题。
通过人才项目的实施,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破解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开发效率提升50%,打样成本降低45%,准确率提升55%。该项目自2016年开始研究实施以来,开发的新产品已累计为如意集团带来9000多万元销售收入。
在人才管理方面,如意集团制定了专门的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和薪资标准,为项目实施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在住房和车辆使用方面也为人才提供了便利。如意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集团引进的陈维国教授在公司开展工作远超合同中规定的当年60天工作时间的要求,并根据项目需要调整工作时间、地点,各阶段的研究工作得以有效实现。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位于曹县,是一家从事畜牧养殖的企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地处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更为紧缺,西部带人才项目就像及时雨,为偏远地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除了搭建吸引人才的平台,银香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对于引进专家,企业应该充分“放权”,科研实验和创新项目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同的实验预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善,因此企业不能干预太多。
一位人才就是一台发动机
统计信息显示,2017年项目共引进113名人才,其中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上高层次人才占97%,包括13名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人才引进的层次越来越高。
一位高端人才如同一台高功率发动机,驱动企业开展新技术研究,建设研发团队,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有些地方,人才更是推动了当地该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德州市齐河县的山东山大天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山东大学的朱波教授,开发防偏磨耐腐蚀碳纤维抽油杆技术,旨在解决长期以来抽油杆综合性能难以提高的难题。据介绍,朱波教授是我国碳纤维抽油杆开发工作的先行者,代表行业内最高水平。
记者了解到,项目完成后,将使碳纤维抽油杆的减磨特性大大提升,使用寿命提升4至5倍,抽油效率提高5%。目前新疆油田、中原油田、松原油田、大庆油田等已向该公司提出合作意向。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接社会资源在齐河新建企业,实现就地产业化,推动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碳纤维产业园建设,打造当地碳纤维产业化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