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多举措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06.03.2015  10:05

        聊城大学自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以来,多措并举,积极进行园林专业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该校围绕“培养具备生态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园林、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一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能力提升、产学研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为卓越人才培养探寻出一条新路径。

        进一步优化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要,将专业课程归纳为人文美学艺术基础、生物基础、园林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与管理五大类课程模块。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力度,对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新考核制度。

        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督促导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项目。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教学手段,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将大三、大四的专业实习延长至25周,让学生进企业、到基地、入工程工地,实战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以区域农林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牵引,积极与地方农科院、规划设计院等开展战略合作,与农林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多途径建设农科教联合培养平台。先后与济南、青岛、泰安等8个地市的园林局(处)和园林工程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力地保障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学院还实行“推广教授”制度,加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的力度。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利用建筑学院、生科院、环规学院、艺术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和农学院的师资队伍,发挥多学科、多学院综合优势,加快农林业科技创新和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的培养。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园林工程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吸引其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建立起了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进行软硬件建设。同时,探索高等农林专业与农林科研机构、企业、用人单位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与政府机关合作、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等,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