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片方回应: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奥斯卡
近日来,电影《夜莺》被指代表中国内地角逐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消息甫出,立刻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今日,出品方广西电影集团正式回应:“夜莺”作为中国内地唯一年度影片代表作,即将漂洋过海,在奥斯卡一展歌喉。
以“小家”喻“大家” 家和万事兴
《夜莺》讲述了矛盾重重的三世同堂、一家四口,在爷孙意外不断又惊喜连连的旅程之后重归于好。夜莺既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三代人情感转变的“中间人”。这只“夜莺”也像安徒生笔下的夜莺一样,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哑然无声,却能在乡间村陌自由歌唱。只有它,能够召唤出现代人久违的田园雅趣,以及早已淡漠的骨肉亲情。
片中一家人的处境,真实地描摹了社会转型期人们心理的变迁过程。就像张爱玲所说“大上海没有经久的家庭”,后工业时代里,各个城市都是飞速前进的“大上海”,每一个家庭都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父慈子孝、夫妇和顺的传统伦理与现代性伦理激烈碰撞——原有的正在肢解,新的却不曾建立——这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难题。因此,影片所直面的一个家庭的困境,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困境,是东西方社会共同遭遇的困境。
不过,《夜莺》并没有在困境中深陷。通过一路翻山越岭、披星戴月,隔代人彼此敞开了心扉,三代人在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家乡重新寻回了遗失于大都市的亲密。对于孤独、冷漠的现代人来说,熟悉的情感空间和心理寄托,也许不在财富、地位、名声那里,而在一个简单、清新、单纯的净土之乡。当然,净土之乡,未必是一块游览胜地,有一点审视消费主义、清醒反思自己的念头,可能就会导向一个全新的世界。
《夜莺》并没有像其他“走出去”的影片一样,努力去创造“差异”;相反,此片用发生在中国、但东西方社会都普遍存在的故事,传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不灰暗,也不颓废,更不虚无。这是一个中国人“小家庭”的故事,它明亮、温暖,足够治愈快节奏的消费社会带来的心灵创伤;同时,它也是一个中国“大家庭”的故事,暗示了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用四年磨一剑 国际化团队倾力打造
《夜莺》的制作历时四年,其间不乏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艰辛。制片人宁宁透露,片方多次自费请导演参加戛纳电影节,将影片的项目书分发给在场各位业内人士,倾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基于调研数据着手完善影片。因此,影片集思广益,为日后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并斩获大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因执导《蝴蝶》广为观众熟知。此次来中国拍摄《夜莺》,游历了八个城市之后,最终认定广西阳朔山水最具“中国特色”,这位美术功力深厚的导演,连连称赞当地风光“如水墨画般具有魅力”。热爱中国文化的费利普,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学习中文,并频繁去中国人家中造访,观看屋内的摆设,观察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公园里的老人聊天……由此对当下中国的家庭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夜莺》摆脱了通常外籍导演把握中国题材时的“过客”视角,四年的时间里,被打磨锻造成一只走向世界的中国夜莺。
合拍片的背后,常常有一支国际化团队作为支撑,中法合拍片《夜莺》也不例外。摄影师、录音师、混音师、音效师都是法国的一流专业人士,多次获得恺撒奖。法国三大著名作曲家之一的阿曼德•阿玛尔为该片创作了主题曲。表演艺术家李保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通过《菊豆》、《过年》为国际观众所熟知;李小冉也参与过法国电影的拍摄;秦昊三次入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小演员杨心仪也由于《甄嬛传》和《二次曝光》颇具知名度。在长期的磨合和沟通中,这一团队常常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夜莺”此番飞越太平洋,也许更像一张写满中国情、画满中国梦的明信片,它用婉转的歌喉告诉世界各地的朋友,鲜活感性的中国寓言,里面有一条心灵复苏之路。
《夜莺》由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星美影业有限公司、宁静致远国际传媒广告(北京)有限公司、泛欧亚电影公司出品。该片由法国著名导演费利普-弥勒担任导演、编剧,中国演员李保田、李小冉、秦昊、杨心仪主演,将于10月31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