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环保检测员:最严环保要靠自觉

11.11.2015  11:31

    11名工作人员,面对的监控对象是分布在山东全省的1500多家企业近2000个监控点位,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出差天数都在150天以上,查处案件40多起,位于全国前列。这是过去5年来,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控室交出的工作单。展望“十三五”,监控室主任石敬华说,他们将继续保持打击数据造假的高压态势。

  提着几十斤重的比对检查设备,在半夜或凌晨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进行比对监测和检查,这样的突击检查,在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控室,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我们科室11个人,每个人都得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在外检查。”石敬华说,他们科室主要负责山东全省1500多家国控、省控废气、废水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监管工作,工作重点是保障监控数据质量,严厉打击排污企业监控数据弄虚作假违法行为。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控室共查处了40多起排污单位监控数据弄虚作假案件,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数量最多,打击力度最大。特别是2013年以来,科室在对弄虚作假企业实施顶格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将违法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相关责任人实施5-15天治安拘留,开创了全国监控数据造假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的先河,提前一年多与新环保法接轨。环保部也把科室查处的多起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进行通报,供各省市借鉴学习。

  监控执法工作不仅要敢于面对违法企业的各种阻挠干扰,还需要扎实的技术。“数据质量是监测监控工作的生命线,数据造假是最严重的环境犯罪,必须采取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予以打击!”石敬华说,为了更好的监控好污染,科室每次出差都需要携带大量高科技设备,包括废水、废气快速监测设备,摄像照相等取证设备,还带着各种标准气体和标准样品等。同时,监控执法现场检查时,还要熟练操作比对监测设备,监测出企业实际排放数据,并与监控数据进行比较,迅速判定监控数据真假。确定监控数据有假后,还需要找到具体造假手段,这就需要熟悉各种监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正常的工作参数。

  “环境被污染了,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希望所有企业都能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治污减排,并如实向公众公布排污数据!”展望“十三五”,石敬华表示,他们将继续保持打击数据造假的高压态势,同时采取更加有力技术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污染源监控数据准确性,为环境管理提高更有力技术支持,也为环境质量改善贡献力量。

  网址链接: http://www.dzwww.com/2015/ssw/zxbd/201511/t20151110_13310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