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业工人“闯山东” 科长做回木料工没那么丢人

27.04.2016  15:24

  “在那高高的兴安岭上, 有一棵挺拔的青松叫图强, 她慈母般的情怀多么温暖, 她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歌还没唱完, 王德顺端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他30年前就学会了这首 《图强之歌》 , 却在5年前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黑龙江省图强镇, 来到青岛胶州一家木材厂。

  近年来, 大兴安岭商业性采伐从大幅减少直至叫停, 像王德顺一样的林区员工被分流到全国, 他们不少人选择在山东安家, 闯荡出新的生活。

  40岁熬到科长48岁决定 “走吧”

  4月16日一早, 53岁的王德顺刚吃过饭就来到胶州添彩木器厂, 准备 “下料” 。 取料、 切割、 码放, 嘈杂的机器声中, 这些木材被分割成合适的尺寸,为组合成家具做准备。

  干现在这个活已经四年多, 王德顺驾轻就熟, 因为他此前一直在和木料打交道, 尤其在黑龙江漠河县图强镇林业局, 一呆就是20多年。

  在中国 “北极” 漠河县, 沿着县城往东 30 公里便是图强。这个小镇位于北纬 53░线上,即便是暮春, 最低气温也在零下, 王德顺就出生在这里。 1983年, 王德顺 20 岁, 那一年他进入图强林业局生产科, 成为一名正式职工。 虽然是从事木料加工的一线工人, 但是收入和福利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靠着自己不断的努力, 王德顺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一步往上走, 直到40岁, 他升任林业局生产科科长, 彻底告别了一线。 在科里, 王德顺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大哥, 他不再用每天和木材打交道, 每天看看材料, 还有喝茶和读报, 生活悠闲又有面子。

  生活不总是风平浪静。 在当了8 年的科长后, 王德顺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从2 0 1 1年开始的5年内, 大兴安岭林区的木材采伐量将减产5 2%。 ” 这是2011年王德顺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 看完之后, 他的心绪再难平复。

  其实从2000年开始,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在国家核定的采伐限额内, 主动减少森林采伐。 像图强这样的镇, 镇办工业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镇内90% 的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属于林业系统, 如果采伐量锐减, 就意味着一大批人会面临转业或下岗。

  真到那一天该怎么办? 王德顺不是一个保守的人, 全面停伐的小道消息也在不停传播, 他不想让自己成为那个等着被安置的人。

  “走吧! ” 深思熟虑后, 王德顺决定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大兴安岭, 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王德顺的想法受到了年轻女儿的支持, 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

  “当时毕竟已经 48 岁, 除了林场的工作我没有一技之长。 ” 王德顺说, 他和妻子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但最终在女儿的支持下, 妻子选择了妥协。

  开了个东北菜馆反而赔得精光

  离开图强的决定做起来无比艰难, 但关于将来要去哪里, 全家人很快达成了一致,那就是青岛。

  “我爷爷是从青岛即墨闯关东过来的, 这里是我的根。 ”王德顺说,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他讲青岛的故事, 挖蛤蜊、 捡海带……他的父亲曾经回家探过好几次亲, 后来老家没人了就再也没回去过。

  因为工作关系, 王德顺从未到过青岛。 但在 2011 年下半年, 他向单位申请内退, 带着妻女踏上了通往青岛的火车。

  刚到即墨时, 王德顺像很多东北人一样, 用几乎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东北菜馆。 但事与愿违, 没什么人脉, 又不合当地人口味, 菜馆不但没赚钱, 反而赔了个精光。

  “那段时间我经常喝酒,也想过要回大兴安岭。 ” 王德顺说, 他不愿意出去上班, 尤其曾经有个科长的头衔, 到一线干活会被原来的同事取笑。生活让王德顺别无选择,他开始辗转找工作, 选择了自己熟悉的木器行业, 在青岛胶州市罗家村的添彩木器厂, 他成为一名最普通的木工。

  王德顺适应得很快, 快到出乎老板的意料。 “我大半辈子都在林场干, 对木工活信手拈来。 ” 王德顺说, 他在工厂负责 “下料” , 每天下来都是出料最多、 废料最少的员工, 很快就成为技术骨干。

  后来他的妻子也进了厂子, 两人每月收入近万元, 很快便习惯了新生活。 现在, 王德顺已经在胶州市区购买了房子, 他甚至将自己在东北的3个外甥都叫到了青岛。

  50 多人主动离岗九成选择了山东

  王德顺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2014 年 4 月,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上万名林业工人面临转岗分流, 王德顺原先所在的图强林业局贮木场200多名员工需要安置。 当时贮木场的厂长单志到山东考察, 专门来看望王德顺, 听他讲述离开后的生活。

  王德顺再次和自己的过去联系在一起。 在他的 “怂恿” 下,添彩木器厂又来了两名大兴安岭籍工人—— — 巴永成和王立庆。 他们原先是王德顺的下属,在林场里都是下料、 切割、 组装的好手, 祖籍也在山东, 听说“科长” 在这边生活不错, 也拖家带口投奔而来。

  “来青岛之前, 每月工资1000元出头。 ” 巴永成说, 当时他连几块钱一斤的菜都要精打细算地买, 生活非常拮据。选择转岗后, 单位给他们三年的适应期, 工资按60% 发放,三年后可以选择回到原单位。

  “我肯定不回去了。 ” 巴永成和爱人田桂华都有了新的工作, 26 岁的儿子巴旭彤也被中集集团胶州分公司聘用。“我后悔没跟科长一起来, 不然现在也能买房子了。 ”

  巴永成偶尔会和图强的老同事联系, 跟他们说自己现在的生活, 但很多人都不相信, 以为他在吹牛。

  而王立庆也逐渐淡忘了北方的寒冷, 转而爱上了海风的温柔。 “刚来的时候我时常梦到森林。 ” 王立庆说, 他的孩子有空就去看海, 不但爱上了吃海鲜、 洗海澡, 更是适应了青岛湿润的气候, 如果现在回大兴安岭, 真会不适应。

  据了解, 图强林业局贮木场原来有 200 多名员工, 目前已经有 50 余人自主离岗, 其中 90% 的人来了山东。 用王德顺的话说, 在一个地方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 说离开就离开, 不是谁都能做到, 更多的人宁愿挣微薄的工资, 也要守住自己的基业。 对他而言, 尽管也想过一直待在林业局, 但现在总算为大家趟出了一条路, 不后悔曾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