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人生失意须尽欢
□ 王文珏
【关键词】关于爱和美食的电影 令人愤怒的美食 大片导演的业余“小品”
美食频道曾经播出一部美国街头流动餐车的纪录片《Eat Street》:各种巨无霸式的大餐车,徜徉在海滩、公园、公路,手脚麻利的厨师在狭小的空间里流水作业,制作各国风味的小吃:爆浆的芝士无所不在,哔哔啵啵的鱼子颤颤巍巍,油滋滋的培根丰腴明媚,连一个简单的油炸甜甜圈,也那么蜜光油亮……槟城咖哩、辣椒炒面、烟熏14小时的肉,神啊,每次都看得人恶向胆边生——进厨房!不过了!都炸了!
比起登堂入室的高档餐厅,街边流动餐车好像有点不入流。但它们热辣生动,反而好像更有生命力。《大厨》的主人公卡尔,就是一个从高档米其林餐厅,“落魄”到餐车的失意分子。
人慢慢变老的过程,大多数就是慢慢学乖的过程。渐渐明了规则的边界,知道被肯定需要付出的代价,知道想活得好需要的各种削足适履——哪管你鲜血淋漓,满心老茧。大厨卡尔就是这样的人。年轻时他是美食界的活跃分子,喜欢创新各种菜式,声名鹊起。但等职业生涯稳定在高档餐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必须听命于大老板,必须讨好顾客的嘴巴和钱包。
在被美食评论家攻击后,卡尔和餐厅一拍两散,失业了。本来骄傲的大厨是不愁下岗再就业的,但他在前妻和儿子的点拨下忽然意识到——他不快乐!这些年的快乐似乎都被油锅炸糊了,没水分,不新鲜,甚至有点焦苦。
影片的后半部分,成为了落魄大厨重新寻找自我、寻找快乐的餐车之旅。他艰难地白手起家,把一辆老爷餐车洗刷干净,拉起队伍晃晃悠悠上路。在迈阿密的各个城市街头,碧海银沙,他像是慢慢找回年轻时代的元气和粗糙,激情澎湃。
相形之下,路边摊式的街头流动餐车充满了潇洒的艺术感,铁板上的古巴三明治,各种明艳鲜辣的墨西哥美食,餐车播放的南美桑巴曲如同流动的热风,赤热滚动。所有食物貌似粗糙却充满饱胀的活力,炸起来的油皮像鼓起的风翼,牙齿轻轻一咬,它又似乎慢慢叹了口气,一点点瘪下去,香气随之热腾而起。七八美元的外卖,油皮纸一包,似乎就能听到牙齿切分下去一瞬间咔呲咔呲的焦脆。每次看到粘腻软糯的奶酪在热气腾腾后拉出那么长的丝,心里真是幽怨——看美食电影切忌空腹。
街头的美食是非常个人的。现场制作、现场分享,食物是热腾腾的,赞美也是热腾腾的。围在餐车周围的人们,倒像是走来随便吃吃的家人。能让大厨快乐复活的,其实是不再试图取悦他人。据说所有的“取悦型”人格都不快乐,但职业久了,人们就很难规避这种行为模式。大厨被解雇,干脆“人生失意须尽欢”,开上老爷车四六不论,爱哪儿哪儿,一道道大材小用的小吃,反而成为生活最本质、最自由的样子。
其实电影故事讲述的非常简单:大厨的出走,南下,街头“卖艺”,胜利归来。整个过程中,还顺带理顺了和儿子的爱。小萌童帮大厨身心回归,也帮电影在美食之旅外,多加一道家庭的温馨线索,让故事多一个立体层面。
若说电影本身有多么多么优质,那还够不上,但这部《钢铁侠》导演自导自演的的小品之作,足够精工,单是一道道由专业美食厨师指导和亲做的美食,就值回票价了。而且片中没有什么刻意升华,也不啰嗦说教,比《舌尖上的中国2》看着更让人身心舒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