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武训舍情》成功首演
6月20日晚,蛤蟆嗡大戏《武训舍情》在聊城成功首演,次日的研讨会上,戏曲界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蛤蟆嗡,是流行于冠县及周边的小戏,我省地方戏剧种之一,并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武训舍情》,是聊城市三位文化名人为蛤蟆嗡合作的一台戏,这也是蛤蟆嗡发展史上的第一台大戏,此前这一剧种演出流传的都是小戏。
演出由冠县县委县政府、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主办,民营剧团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排演。正是多方力量的参与,让这台大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搬上舞台。《武训舍情》因此也承载了很多期望,这些期望包括带动蛤蟆嗡这个濒危地方剧种的发展,推动冠县对历史文化名人和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为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三位一体”的戏曲抢救与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增添新的实践与学术经验,为民营剧团发展也提供一种新思路。
排新戏拯救濒危剧种
武训出生在冠县,以行乞终生、兴办义学的故事广为人知。蛤蟆嗡戏《武训舍情》并未正面描述武训如何辛苦乞讨兴办义学,而是从“舍情”切入,从他为了兴办义学而痛苦舍弃与桃花、梨花、杏花三位女性的爱情入手,表现其品质与情操。
《武训舍情》首演之后,戏曲界的专家们都以“出乎预料的好”进行评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安奎表示,戏很好,很真实,没有刻意拔高,对武训身上体现出的重信践诺等品质,今天看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认为,第二、三幕尤其好,像第三幕中写与杏花的感情纠葛,杏花为武训做了一双新布鞋,拿出一只鞋子让他试穿,此时的对话中语带双关,杏花说,单穿一只鞋子当然不如成双舒服,暗示有结为连理之意。“这种表达特别有艺术性,也很雅致,有情趣。”
王安奎也表示,抢救蛤蟆嗡这种濒危剧种,对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护文化多样性也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评价说,《武训舍情》切入的视角很独特很新颖,这种从侧面去表现人物的方式,体现的正是戏剧化思维。戏的结构非常完整,首尾呼应,人物鲜活,情节提炼得也很精准。
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华莹认为,《武训舍情》以各种艺术手段,围绕“情”字牵着观众的情绪走,实实在在是以戏曲的方式表演戏曲。
蛤蟆嗡对于外地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或者仅仅知道是个剧种,从来没有听过戏。有这样一台好戏,对于蛤蟆嗡这个小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重要性不言自明。
一种新的戏曲抢救模式
抢救、整理、发掘像蛤蟆嗡这样的濒危地方戏,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承担的“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课题任务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挖掘抢救蛤蟆嗡方面,省艺术研究院和冠县方面很快达成共识。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省艺术研究院还在冠县成立山东省艺术研究创作基地,并就蛤蟆嗡戏《武训舍情》成立项目组,展开密切沟通与合作。
《武训舍情》由郭银慧、徐士瑞、任金光联合编剧。三位都已经退休的老编剧,三易其稿才拿出剧本,后又数度修改。郭银慧感慨,“有时候突然有了灵感,凌晨三四点爬起来奋笔疾书。”
最初,由于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成立时间较晚,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省艺术研究院选派了包括导演、作曲、舞美、灯光等在内的主创团队。周波、宋惠玲二位导演在“二度创作”中,更是细致讲戏,亲身示范。演员们全身心投入。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吕绍宏、石玉玲夫妇作为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的创办人,承担了《武训舍情》的演出任务后,放弃了一切商演,忙活着当起了剧组的“后勤部长”。
担任《武训舍情》艺术总监的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张积强说:“《武训舍情》是蛤蟆嗡剧种历史上的第一部大戏,也是省艺术研究院对于濒危地方戏曲‘三位一体’保护传承模式的最新成果之一。这部戏的创作已经搬上舞台,蛤蟆嗡的理论成果及纪录片将在年底前完成,理论成果集也将出版。我们将与冠县加强合作,进一步做好地方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和艺术作品的创作提升。”
抢救过程实现“互补”发展
武训的故事大都了解一部分。他是冠县柳林镇武家庄人。7岁丧父,随母乞讨度日,备尝艰辛。长大后为人佣工,因不识字被雇主以假账坑讹工钱,并遭毒打,从此立志,即使不娶妻不生子,要饭也要攒钱办义学,让穷孩子能够读书识字,不再受欺。此后三十年里,他受尽苦楚,终于买地230亩,积钱7000吊,在柳林建起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后又在社会贤达人士捐赠下建成馆陶杨二庄、临清御史巷两座义学。武训死后的百余年间,对他的评价历经波折。如今看来,他身上体现出的崇贤重教、坚忍不拔等精神,显然是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
蛤蟆嗡则发源于冠县桑阿镇,流行于周边县乡,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深受当地群众喜欢。
这样一来,《武训舍情》就成为“双遗产”的挖掘与展示。省文化厅副厅长张桂林表示,蛤蟆嗡《武训舍情》在题材上围绕人物兴办义学、崇贤重教、塑造民族精神上展开,这种定位比较准确。排演这台戏的过程中,省市县合作的方式,也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这部作品也给省艺术研究院和当地的主创团队提供了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在响应非遗保护政策、扶持民营剧团的同时,实现了‘互补’发展。”
该剧计划于8月份到济南省会大剧院演出。期间,主创团队也将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建议,对唱腔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演进逻辑等进行修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