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耕地起垄,记者牛刀小试
18.04.2016 16:57
本文来源: Ncdz.Dzwww.Com
活儿:给地瓜田起垄 人物:禹城市市中街道徐庄村村民徐善军,他流转土地40亩,是种菜大户,前几年芹菜价格忽高忽低,整天提心吊胆,他决定改种地瓜。
▲记者开着挂铁犁的拖拉机给地起垄。
编者按 春争日,夏争时。随着桃花杏花站上枝头,田野里也热闹起来了,浇水耕地播撒希望。作为一家关注“三农”的媒体,本报近日派年轻记者下乡和农民一起劳作,体验农村生活、感知农民辛苦、把脉农村发展脉搏。为以后更好地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积累素材,培养感情。一个裤脚沾满泥土的新闻人,才能写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文章。地点:禹城市伦镇刘水村
活儿:给地瓜田起垄
人物:禹城市市中街道徐庄村村民徐善军,他流转土地40亩,是种菜大户,前几年芹菜价格忽高忽低,整天提心吊胆,他决定改种地瓜。他不仅起垄仔细,市场账也算得精细。他说,一亩地光流转费就1400元,不精耕细作、精打细算,一旦赔了,下一年流转费就付不起了。
又是一年春耕时,对于很多种植大户来说,今年种啥是个头疼的问题。4月10日,记者来到禹城市伦镇刘水村,市中街道徐庄村村民徐善军正在这里忙着整地。徐善军在刘水村流转了40亩耕地。今年,经过再三考虑,徐善军放弃了种了六年的芹菜,决定改种地瓜。
早上八点,记者见到徐善军时,他已经把拖拉机开到了地里。这块40亩的地,是徐善军用14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来的。“今天就光起垄,开着拖拉机在地里绕一遍。别看这个活儿很简单,开起来也很讲究技术的。”听记者说要帮忙开拖拉机,徐善军在一旁边笑边说。
打火、挂挡、踩油门,拖拉机开动起来。徐善军坐在驾驶座旁的盖子上,把起垄机放到底,不住地回头观察起垄机起好的垄。“注意把握好方向盘,看好前轮旁边的垄。不能太近,近了会把垄推到别的地方;也不能太远,远了垄太宽全浪费了。”徐善军说。
干了10多亩地,徐善军让记者停车休息下。一直伸着脖子看前边,着实有点落枕的感觉。“你看刚走的这一趟,就是离得太远了。正常的垄就是一个尖儿,现在上边都成平的了,等会得重新开一遍。”徐善军蹲在地上,用手比划着垄的宽度说。
记者蹲在徐善军旁边,观察起两趟垄的差别。在垄间散落着的谷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应该是起垄的时候从地里翻出来的。“前几天把地都旋耕完了,之后得撒一遍药。一亩地用2斤农药,拌上10斤谷子,一点点撒到地里,这都是很累人的活儿。”徐善军说。
“农活看着简单,干起来很累的。种地瓜最累人的就是插秧了,两棵地瓜秧间距得按着25公分来插。25公分大概是多少,把手掌开,大拇指和指尖这块再加上点就够了。”徐善军拿手在地上比划着说。
“先用手在垄上挖个小坑,把地瓜秧插进去。然后浇上水,再用土捂起来,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棵。”徐善军说,“插秧就得雇人来干了,我这片地三四十个人也得忙活10多天。”
徐善军的这块地,原本种的并不是地瓜,而是芹菜。为了把芹菜种好,徐善军甚至把干了三十年的村支书职务都辞去了。但六年下来,徐善军也坐了六年的“过山车”。忽高忽低的价格,把徐善军折磨得苦不堪言。今年,徐善军终于下定决心放弃种芹菜,改种地瓜。
徐善军的地自从去年收完芹菜以后,就一直闲着。半年的时间,一直没定好种什么。“蔬菜价格忽高忽低,整天提心吊胆的。但是种粮食又卖不上价去,我也不知道种什么,地就这么闲了半年时间。”徐善军说。
正在说话间,市中街道梢头李村村民王庆永来到徐善军的地里。种地瓜的主意就是王庆永出的。王庆永原来也当过十多年的村支书,两个老书记一碰头,商量出种地瓜的结果。“种地瓜比别的稳多了,没有暴利但也不会大起大落。”王庆永说,“我家地瓜秧全国各地都有买的,最远的能卖到新疆去。就是在我们当地卖的少,没怎么有种的。老王是周边这些村第一个种地瓜的,带了个好头。”
自从徐善军决定要种地瓜以来,很多村民都在关注着这块地的情况。“老乡们碰见我的时候,都跟我说种地瓜好,但他们就是没一个种的。”徐善军说,“地都是高价流转来的,村民种蔬菜种习惯了,拿不准种地瓜能赚多少钱,没人敢轻易尝试。”
徐善军从刘水村流转的这40亩地,一亩地流转费是1400元。徐善军说:“种芹菜不能重茬,一般几年就得换个地方。包地时间短,所以流转费就高一些。”
流转费这么高,到底要卖到多少钱才能保本?徐善军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亩地流转费1400元,加上种、收时的人工费300多元,再加上打药、日常管理的费用,一亩地成本将近2000元。徐善军种的地瓜品种是龙薯九号,亩产在一万斤左右,算下来一斤两毛钱就能保本。
为了便于存放,徐善军留了一块四亩左右的空地,准备等种上地瓜之后建个地窖。“现在周边就我这一家种地瓜的,没成规模,可能不会一下子全部卖出去。卖不出去的就可以存到地窖里,等有买家了再卖。或者也可以卖给加工企业,有很多选择。”
本文来源: Ncdz.Dzwww.Com
18.04.2016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