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解”模式破解土地确权难
日前,记者来到乐陵市崔刘社区采访,认识了农民崔殿诤。他家原有10亩承包地,却分成6块,且地块皆边界不清晰,一直无法流转。前阵子土地被确权后,他都流转了出去,出外当了保洁员,月薪2000多元。
崔刘社区由杨安镇大崔、小崔、大刘、小刘4村组成,由于老、妇、幼及种地束缚的原因,一半人口滞留在村。2013年5月份,承包地确了权,许多农民悬着的心踏实了。
今年,崔刘社区4000多亩农户承包地全流转给了一家公司,部分土地改种了花卉、药材、水果、蔬菜和养殖,显现出规模、高效、优质的魅力,转型现代农业的过程顺利。受益更大的是崔刘农民:每亩地获得了年逾千元的流转收入,80%的人口安心地出外创业或打工去了,上百名壮、妇、老劳力到那家公司“上班”,根据不同农活计,每天分别获40-100元不同薪酬。
乐陵市委书记鄂宏达说,承包地确权又一次解放了农民,又一次释放了土地的能量。
土地确权尽管好,做起来却非常难。难点在于历史遗留的具体问题多,如原承包档案数据不实、地缘不清、人地矛盾突出、确空权等。尤其是原弃地和无地农民回村讨地,与承包大户产生权利纠纷成为难点的核心。
西段乡郝家村原100多亩集体机动地,十几年前被村委会承包给了外村人,这一次土地确权,村民——尤其当初弃地和一直没地农民——强烈要求讨回该地承包权。另一方面,由于承包人前期有投资,收益比较可观,而且合同期限还有8年,承包人持着承包合同不愿意。
当初的弃地现象在各地农村非常普遍,也因此,这一次确权,弃地农民与种地大户间的纠纷就非常普遍。
西段乡欢刘村276口人、人均1.3亩耕地。10多年前,20多户因税费过重弃地外出打工,撂荒地约60亩。村支书商希升说,根据当时政策,承包地在谁名下,撂不撂荒都要交税费。后与撂荒户达成协议,由村里将土地收回,另行发包,弃地农民不再缴纳税费。再后来以每亩60-100元费用承包给了本村几户,以后国家彻底取消了农业费税,当时就有许多弃地农民有些心动。这一回土地确权,都来讨地。
欢刘村两个农户分别承包了40亩和30亩耕地,考虑到不可避免的纠纷,市里将该村土地确权排在后期进行,目前村干部们正搜集各种信息和意见,大多数意见是采取大崔村的做法:
原大崔村160多户,曾有80多口人弃了地,加上其他原因无地农民120多人,而最大的户承包了37.5亩地,其中25亩是村民的撂荒地。这一次土地确权,崔刘社区开了7次村民代表大会,有一次到场村民400多人,会议直开到凌晨。最后决定:将全部1200亩地收回,按人口重新平均分配。
乐陵市共有98万亩耕地,经去年试点后,今年计划完成828个村78万亩耕地的确权工作,目前,已有566个村的37.2万亩耕地完成了确权。确权过程中的许多矛盾与纠纷,都是通过“大调解”的做法得到解决:由各行政单位分工担纲,实事求是具体分析,依法而又充分尊重民意。前不久,国家农业部在乐陵市召开了土地确权工作培训现场会,将乐陵“大调解”的做法在全国推广。(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