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城市家规家训家风建设研讨会综述
2016年10月11日,由扬州市纪委、扬州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大运河城市家规家训家风建设研讨会”召开,江苏省纪委宣传部部长拾峰出席并讲话,扬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航致辞,扬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张跃进,焦作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宏昌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大运河沿线部分城市纪委、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5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研讨大运河城市家规家训家风建设。
拾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扬州近年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家风连着党风政风,要继续深入挖掘、利用、传承千年大运河遗存蕴藏的优秀家风元素,以优良家风来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李航在致辞中指出,扬州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重点,正家风、严家教、立家规,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1篇。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陈延斌,焦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宏昌,扬州大学教授张其昀,宁波市纪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立蒙,开封市包公研究会会长李良学,淮安市人大副秘书长孙洪斌,无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祖坤,宿州市纪委常委、机关党委书记孟淑侠等9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
阮仪三在发言中主要介绍了其先祖阮元“励志、规约、清廉、孝悌、务实”的家训,并以“励儿读书立其志”“《章程》规约寄予情”“自小清明做人廉”“以身示‘孝’树典范”“因材施教铸成才”等五个故事作为阮元家风的缩影,讲述了当代阮氏后人传承家风的具体做法。他认为,阮氏家风是阮元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遗产,需要后人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和发扬光大。
陈延斌重点阐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对苏、鲁、豫、皖、京、浙、桂、川、陕、辽等省、市进行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实证调查,当前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家风与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较为认可,父母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但其知识来源较传统社会发生显著变化,肯定传统家训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美德仍是当代优秀家风的基本内涵。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他建议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以日常生活中的熏陶来传承好家风,以营造和优化世风来培育优良家风,将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凝成合力是培育优秀家风的保障。
与会专家的研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一、大运河城市历史上各具特色的家规家训家风
大运河沿线城市都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名人名门代代传承。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城市的历史出发,梳理和介绍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家规家训家风,综合起来有以下两类:
1、历史名人的家规家训家风
开封市包公研究会会长李良学介绍了包公家训与家风,指出历史上的包公不仅自己铁面无私、反贪倡廉,而且订立了一则训诫子孙如何做官的反贪《家训》,其后代子孙恪守《家训》中体现的仁孝、廉政、民本精神,逐渐形成了“孝肃家风”,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以及后世子孙包兆龙、包玉刚等都将包公家风发扬光大,做到了“以民为本,宽民利国”。
洛阳市纪委课题组认为,范仲淹带头践行与培育了家族 “孝、俭、廉”的家风,并在家书中对后辈提出了勤于学习、清廉节俭、洁身修己、奉献国家、和睦同官、存恤乡里、谨慎交友等一系列训诫,这也是他形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境界的基石。
扬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张跃进从郑板桥宦游在外的多封家书中总结出了“亲厚待人,和睦邻里,正确对待读书和科名,严教明理,尊师敬长”等板桥的家政观,认为这既坚持了中国传统的优良习俗,也体现了不苟同、求清正的思想信念及人生境界。
淮安市人大副秘书长孙洪斌、淮安市国资委纪检组长过向宏以周恩来同志的早期教育为例,认为周恩来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正得益于父母、家教和地域文化的共同滋养。体现出了家庭教育肩负的立人之重任,
朱自清嫡孙朱小涛讲述了朱自清家族几代人传承家风的往事,认为真挚朴实美好的情感和追求,正是朱家家风的精华所在,熏陶出了朱家人“心有家国,一身正气,崇德向善,清廉自律”的共同特征。
2、地方名门望族的家规家训家风
无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祖坤提出,无锡历史上有100多个氏族都有成文的家训载于谱籍,其家训文化颇具吴地文化和工商名城的特色,可以综合概括为“立德修身、济世报国”“尚学重教、诗礼传家”“孝悌为要、亲友睦邻”“注重教化、谨严家法”、“务实勤业、工贾并重”“义善天下、普惠乡梓”。 在优秀家训文化的熏陶下,无锡的名门望族在历史上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和杰出栋梁。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永刚重点介绍了近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当代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家族——镇江京口草巷茅氏家族的历史渊源,总结出了茅氏“爱国、敬业、友善”为精神内涵的家风。
原扬州文联主席曹永森以“阮氏家风”为例,分析了名门家风在世代传承的历史过程中,不仅对子孙有益,更对当时的学风、社风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出特有的社会价值。他认为,名门家风的形成需要达到“有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训、家规”“家庭成员一体遵守”“长辈要起示范表率作用”“家训文化伦理化”等四个条件。
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扬州文物局韦艾佳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扬州历代名门望族的家风家训家规。韦明铧宏观阐述了扬州历代家风的共同点——幼年启蒙是家教的根本,文化立身是人格的基石,从严治家是育才的正道。韦艾佳则将扬州名门世家家风分为六大类,得出了仕宦世家“正心求义、崇廉尚俭”,学术世家“读书忧国、崇文重教”,儒医世家“济世积善、精进行德”,商贾世家“职业操守、社会担当”,书画世家“修身养性、澹泊自甘”,艺文世家“精益求精、服务民众”。
扬州儒商研究会副会长吴献中对扬州吴氏五代传承的家训“有福方能坐读书”进行了阐释,认为正是崇尚读书的家风家训等精神财富,造就了吴家近代“一门两道台”,如今“四杰两院士”的学术辉煌。
扬州大学教授张其昀对清代扬州高邮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几代人的著作、书信和言谈中,提炼整理了王氏家族以“修身、勤政、求实”为中心的家训家规,认为这对王氏家族百年以来在立身、处事、为官、治学等方面成就声望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州大学徐成通过著名的《颜氏家训》,对中古时期琅邪(今山东临沂地区)颜氏家族遵循礼法,恪守孝悌之道,在政治上素退止足的家风进行了解读,认为颜氏以文化传承来维系家族门第的行为十分典型,其家风传承成为了家族命脉所系。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葛星明总结了清嘉庆至民国时期仪征刘氏五代人对慈善家风的传承与维护,认为刘氏家族虽然出身寒素,但不仅治学方面独树一帜,而且更以“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爱惜物命”的善士形象建立了家族声誉,在区域内成为了学问和道德的高地。
扬州大学杨丽娟对清末扬州甘泉人胡文渊家24封“廉政家书”进行了研究,整理出胡家“勤于政务、忠于职守,为民作主、敢于担当,注重操守、不循私情,举办善政、严立规矩”的清廉从政思想,以及“孝敬长辈、孝贤做人,夫妻和美、互敬互爱,手足平等、和气相处,珍惜物命、毋贪金钱,立志读书、为学至上”的家教观念,反映出当时扬州为学为官之人的严谨教化之风。
仪征市纪委课题组将仪征近代名门盛氏家族的家风作了总结,认为求真爱国是盛氏家风的本质,艰苦朴素、甘守清贫是盛氏家风的精华,言传身教是盛氏家风传世的良方。盛氏家风经过几代的传承和积淀,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至今还激励其后人。
二、家规家训家风建设的社会意义
与会专家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集中研讨了家规家训家风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弘扬优秀家规家训家风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江苏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旭东提出,大运河两岸的传统家风由于其核心思想中蕴含着身教与躬行的品格,伴随着一代代传承与实践,传统家风中的亲情仁爱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充满温情和善意的社会规范本身,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家风建设需要大力宣传优秀的传统家风,发扬典范人物的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认同意识,把传统家风融化在每个市民的观念里。同时更需要抓好青少年群体的家风、家教方面的引导、熏染。
徐州工程学院肖明艳提出,家风家训是培育个人道德的基石,重视个人修养并在家庭层面进行统一化要求,是众多名门氏族保持其家族长盛不衰的一大“法宝”。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浓厚,不但塑造了绵延悠久的历史风貌,更奠定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人格基础。家风家训作为培育道德的基石和土壤,起到了补充法律法规、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依托。
镇江市教育学会裴伟认为,家风不仅是家族代代相袭的处世理念,也是影响家族成员未来发展的路径。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成了民风、世风、党风。
三、大运河城市家规家训家风建设的经验
大运河城市均开展了有关家规家训家风建设和培育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焦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宏昌、洪泽县家风办主任陈玉林、金湖县政协姜瑞荣,以及聊城市纪委、宿州市纪委、宁波市纪委、苏州市纪委、扬州市广陵区纪委等课题组均对本地家规家训家风的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各地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挖掘和整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家规家训家风
焦作市成立了本土廉政文化资源状况调研组,全面排查,深度梳理,搜集了一批刚正不阿、正气浩然、清正廉洁的官员、名人史料,整理出了一批被后人传颂的勤政廉政故事,其共同特点是信念坚定、务实重干、勤俭持家、清正廉明。同时重点对韩愈家风家规和何瑭家训进行挖掘整理,以期在全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宿州以“二十四孝”之一闵子骞“单衣顺母”和“鞭打芦花”的孝德入手,充分利用闵子墓和闵祠等载体,把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髓和建设良好的家风相结合,发扬光大传统孝廉家风,营造诚信民风,塑造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
苏州市总结出了苏州家风文化中“尚诗书、重良序;善治家、存国念;为良吏、急国课”的吴地文化特征,系统整理吴地士族大家家风家训,汲取家规家风、乡规民约中的精华,编纂了《家国千年——苏州历史上的家风与家规》,遴选了苏州历史上近30个士族大家的家风家训,彰显了苏州地区“一人义则一家举义,一家善则一地向善,一地仁则一国兴仁”的文化实践。
宁波积极挖掘培育本市历史上世代传承中形成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等,并抓住社会热点,对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家族家风进行了深入发掘,总结和树立了屠家“重学重教、礼义传家”的家风典型。
2、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家规家训家风宣传活动
焦作市主要开展了家庭助廉宣传教育、培树“最美家庭”典型和“最美家庭”巡讲,并动员党员干部与家人互赠手写家书,将评选出来的优秀家庭故事、家书、家训格言、廉政书画在官方微信予以展示。
宿州市重点促进孝廉家风由单向向双向转变,由接受向给予转变,由惠己向“博孝”转变,由爱家向爱国转变,“打文化牌,唱道德戏”,探索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使孝廉家风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时代精神。
苏州市以弘扬好家风系列活动为重点,围绕家风家规主题,开展微言博语话廉政微作品社会征集活动,制作朱柏庐、翁同龢、王锡爵、顾炎武等家风家规专题片,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改进作风,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宁波市提出“忠、清、信、戒、公、正、责、效”社会主义廉政文化观,将传统家风家规家训融入廉政文化建设资源库,以余姚王阳明故居、海曙环天一阁文化圈、镇海宁波帮博物馆为核心,创建家风家规家训教育基地。把家规家训与社区文化相结合,将与廉洁自律有关的家规内容融入社区公约修订活动,发动家庭成员订立“廉政家规”。
洪泽县汇集众智众力,把家风建设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带头立家规726条,公开公示并作出承诺。推行干部廉洁家风备案制、干部家风“家访”制,发挥各类载体的宣传作用,增强修德齐家、清风正气的正能量。
金湖县开办了“家风家规教育馆”,开展“寻找、征集、传播、传承家训”活动,促使人们从历史优秀家训中汲取传统家训文化的精华,以现代视觉审视家训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扬州市广陵区主要深入挖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高仁林的精神,其“敬业奉献,博爱清廉”的核心思想历经积淀作为传世家风,升华成精神延续,不仅影响着高家后人,更影响引导了一群人奋进向上。
四、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研究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与会专家认为,对家训家规家风的研究,最终要落到实处,尤其在当前,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带头抓好家风建设,维护家庭正气,建设优良家风,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镇江市史志办公室调研员张国平认为,党员干部涵养良好家风胜于万贯家财,良好家风有助于夯实道德根基、涵养清廉之气。家风能够影响个人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底线,良好的家风能够成为世道人心,成为风气共识,成为村规民俗,成为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文化素质,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会传递正能量、带来正影响。党员干部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家风建设的要求,正家风、严家教、立家训,把家庭建设成修身、齐家、成风的坚强堡垒。如果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涵养优良的家风,必然影响带动优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持续改善,营造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良好氛围。
聊城市纪委课题组总结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仁爱树人,勤廉传家”的优良家风。认为孔繁森家风的形成,是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当地公序良俗的影响,红色文化培养出的良好品德,以及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信念不变,作风不变,原则不变。由此可见,家事不是小事,小家连着大家,大家连着国家,孔繁森不仅成为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而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了良好的家风。
宁波市纪委课题组认为,廉洁家风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干部家风是民风政风的“风向标”,家风建设是组织监督的“好抓手”。好的家风具有外溢性,能够逐渐影响到周围的人和事,相互激荡,最终扩大到整体区域甚至整个社会。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社会各界精英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要从党员干部就是我们党的“形象代言人”的角度来对待家风建设,以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责任感,抓好党员干部家风建设。
苏州市纪委课题组提出,在家风建设中,需要剔除糟粕,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家风家训文化,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变化,让优秀的家风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塑造出适应当代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
扬州市广陵区纪委认为,优良家风得以传世必须要符合时代特征,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高仁林家风的形成于传承,就在于充分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会,家族传承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并与家族传承、反哺社会相结合。家风的创立人,传承人,受益人才是家风传承的核心、动力和载体,也只有“以人为本”才是让优良家风蓬勃焕发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