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墓地"是怎么炼成的?
中国山东网4月3日讯 (记者 张敏敏)近日,民政部发布的《2014-2015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绿皮书指出,在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的背景下,目前特大城市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等问题。
日前,也有媒体报道,2014年5月以来,济南经营性公墓价格以平均每年涨价两次、每次2000元的趋势上涨,15年来涨幅10余倍,以玉函山安息园的墓地为例,中档的墓地价格已涨到四五万元,价格最高的则需10万元,堪称“天价”。
“天价墓地”是怎样炼成的?记者对媒体报道、业内人士看法、市民观点等进行整理,对“天价墓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梳理。
传统观念主张“厚葬为孝” 让逝者风光入土
“天价墓地”是如何诞生的?在谴责墓地经营者抬高墓地价格的同时,消费者应该首先进行反思,毕竟有了过多的需求市场,供应市场才会“热火朝天”。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是“70后”,家里兄弟姊妹多,给老人买墓地时是几个人一起凑的,墓地贵点,几家一平摊也还能承受。“按照老规矩,办丧事大多数亲戚都会参加,得让人觉得家里老人有福气,子女们都出息、孝顺,让老人风风光光入土为安”。
中国城市的殡葬观念普遍存在“重葬式,轻仪式”的现象,在人们的意识中,墓地的大小和规格显示出生者对逝者的尊重。中国传统观念主张“入土为安、厚葬为孝”,这就在社会中形成了攀比思想以及爱慕虚荣的风气。在这样的风气下,“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借用一名墓地销售者的话来说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你想花钱还有人拦着吗?”
墓地销售者最大限度地嫁接了房地产的销售经验,地段、环境、交通、面积、装修、配套设施都计入墓地价格,只要有钱,绝对可以买到彰显“孝”的豪华墓地,公墓区也套用别墅区、公寓区、经济适用型的等级划分,“天价”墓地就此产生。
“坟地产”是暴利行业 引投资者逐利
记者了解到,很多投资者将“坟产业”视为暴利行业,竞相追逐,在“倒卖转让”中墓地价格自然上涨。
近日,有媒体算过这样一笔账,一般每亩山地成本20万元左右,可修建至少350个标准墓位,按照每个墓位销售价1万元计算,每亩销售额可达350万元。公墓是免收营业税的,墓穴石料的钱和土地成本按每亩50万元算,除去人力成本,墓地经营者的利润超过600%。正是丰厚的利润,使得一些人无视国家法规,肆意违规经营墓地。
一位墓地投资者曾表示,自己投资的墓园每年至少涨价两次,春节和清明各涨一次,每次涨幅在10%-20%,“炒墓地”和“炒房”一样,绝对是暴利行业,“投资墓地不怕亏钱”。
跟地产开发相似,高负债经营迫使墓园需要快速销售回笼资金。于是,有些墓园采取“预售”的形式,即出售“活人墓”。
例如,按照相关规定,到经营性公墓购买墓地的,必须出示“三证”:即墓地使用者的死亡证、火化证及骨灰迁移证。也就是说出售“活人墓”是不被允许的。然而事实是,很多墓园都出售“活人墓”,而且数量不限,只需提供身份证。
经验者“限地惜售” 供需失衡矛盾加剧
有市民认为,近年来,墓地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墓地供应太少了,供需失衡。
市民李先生认为,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墓地的需求人群在不断增加,但是中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再加上经营性公墓土地通过招拍挂取得,如今土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导致公墓稀缺,需求多,供给少,价格自然越来越高。
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公墓每年只推出少量墓地,其它地块等着涨价后再慢慢推出,造成了墓价虚高。该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叫“限地惜售”,一个公墓经营一段时间之后,所剩下的土地不多,经营者要考虑如何来延长经营周期。墓地循环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小,很多墓园还没想好土地卖完之后,他们要怎么办,就尽可能地延长经营周期,限地惜售。
一方面,墓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公墓稀缺;墓园再“限地惜售”,使得墓地供应变得更少。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墓地需求量激增,再加上人们的经济条件提升,消费者对公墓的要求更加多、更高档。供需两方面的矛盾加剧,墓地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墓地维护越来越贵 费用均摊到每个墓穴
一名公墓销售人员曾对媒体表示,“卖坟”要比卖房难,回收周期是相当长的。房子卖完了就可以了,但墓地的后期维护是很关键的,并且看护、卫生、苗木栽种等,牵扯的人力、物料费用每年都在上涨,由此便导致墓地价格不断上涨。例如,一个公墓至少需要一个三四十人的团队,仅员工工资一项每年就得三四百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他曾经营的公墓占地900亩,仅征地一项就需一次性投入2亿元,每年银行利息就得1200万元,再加上土地使用税、员工工资和其他管理费用,每年维持一个公墓正常运转的投入总共需要2000多万元。而在公墓建设期满20年之前,经营方无法二次征收管理费。因此,除了销售墓地,公墓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所以,这2000多万元的成本,就要在销售中,均摊到每一个墓穴上,更何况每个经营者不是只是想收回成本,而是要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