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传奇:“约翰·纳什的美丽心灵”
“上帝一定是有个数学问题弄不明白了……”很多网友略带悲伤的写道。上周六,著名数学家、博弈论创始人、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夫人不幸遇车祸去世。纳什是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的原型,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这个天才的与众不同,更能体会到影片对崇高爱情的无比赞美。下面让我们一起解读这个数学天才的传奇故事。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布鲁菲尔德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老约翰·福布斯·纳什来自德克萨斯州,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母亲玛格丽特·弗吉尼亚·马丁生于布鲁菲尔德,结婚前是当地的一位中小学教师,教英语和拉丁语。尽管纳什生长在一个充满亲情温暖的家庭中,但他从小就显得内向而孤僻,幼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亲戚的陪伴下度过,比起和其他孩子结伴玩耍,他总是偏爱一个人埋头看书或躲在一边玩自己的玩具。 |
小纳什虽然并没有表现出神童的特质,但却是一个聪明、好奇的孩子,热爱阅读和学习。纳什的母亲和他关系亲密,或许出于教师的职业天性,她对纳什的教育格外关心,早在纳什进入幼儿园前,就开始亲自教育、辅导他。纳什的父亲则喜欢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科学技术上面的兴趣,能够耐心地回答纳什提出的各种自然和技术的问题,并且给了他很多的科普书籍。
纳什就读于当地的中小学,然而在学校里,纳什的社交障碍、特立独行、不良的学习习惯等时常受到老师的诟病。这些问题令纳什的父母忧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小学时期,纳什的学习成绩(包括数学成绩)并不好,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测验水平的学生。比如在数学上,纳什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就备受老师批评,然而纳什的母亲对纳什充满信心,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另辟蹊径恰恰是纳什数学才华的体现。
这种才华在纳什小学时便初现端倪,而高中阶段,他常常可以用几个简单的步骤取代老师一黑板的推导和证明。而真正让纳什认识到数学之美的,恐怕要数他中学时期接触到的一本由贝尔所写的数学家传略《数学精英》,纳什成功证明了其中提到的和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一个小问题。高中最后一年,他接受父母的安排,在布鲁菲尔德专科学院选修了数学,但此时的纳什并未萌生成为数学家的念头。
纳什在1945年6月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始以化学工程为专业,后来才逐渐展示出数学才能。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并给了他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这人是个天才。”这就是纳什的硕士导师给他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的推荐信。由于这一笔优厚的奖学金以及与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来到这个爱因斯坦当时生活的地方,并曾经与他有过接触。他显露出对拓扑、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的兴趣。
1950年,22岁的纳什以非合作博弈为题的27页博士论文毕业。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这一理论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但是这年秋天,他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后,普林斯顿数学系却没有给他教职,不是基于他的学术水平,而是因为他的性格因素。如果说一般人心目中的数学家都是以古怪偏执傲慢形象出现的话,那么完全就是这一形象的极端。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骄傲、自我中心的毛病。他的同辈人基本认为他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
当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高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英俊容貌。1957年,他与艾里西亚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
不幸的是,婚后纳什的精神失常症状逐渐显露出来了。他一身婴儿打扮,出现在新年晚会上。他还曾拿着一份纽约时报,垂头丧气地走进一间坐满教授的办公室里,宣称他正通过手里的报纸收到要么来自宇宙,要么来自某国政府的一些信息,而只有他能够解读外星人的密码。纳什30岁那年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职位,之后他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随后便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和新的复发。
1960年夏天,他目光呆滞,蓬头垢面,长发披肩,胡子犹如丛生的杂草,在街头上光着脚丫子晃晃悠悠,人们见了他都尽量躲着他。也正是因为恶化的精神状况,他与有着“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失之交臂。就这样,他几乎被学术界遗忘了。本来还有多项荣誉性奖都几乎要授予给他,但最终都因为他的病状而放弃。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曾考虑给予博弈论领域一次机会,而纳什就在候选人名单的最前边,可最后,也因为对博弈论的怀疑和对纳什的健康担忧而不了了之。
在这期间,艾里西亚因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也没有再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艾里西亚在纳什生病期间精心照料他30年。在辗转了几家精神病医院之后,纳什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就在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在80年代末期,冥冥中自有天意,纳什渐渐从疯癫中苏醒了,他的苏醒似乎正是为了迎接的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2001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纳什与艾里西亚复婚了。事实上,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在与命运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发现了均衡。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享年86岁;阿莉西亚·纳什,享年82岁。再见,愿天堂里的数字更加美丽,愿天堂里的你们也一如既往守护这份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