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两成戒毒人员曾遭受家暴
戒毒人员在绣十字绣 通讯员供图
据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内部统计,在其所内戒毒的女子中有近1/5都曾遭受过家暴,她们中的佷多人选择忍气吞声,甚至借吸毒来麻醉自己。来自青岛的夏美(化名)就是其中一个。在丈夫吸毒、出轨还实施家暴的情况下,她不仅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反而也沾染上了毒品……
就要解除强制戒毒 她却害怕面对自由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见到夏美时,她正焦急排着队,想和来所里法律援助的律师交谈。年近30岁,夏美的身材略微发福,但梳着娃娃头的她看起来依然透着青春的气息。
夏美:律师,我还有几个月就能解除强制戒毒了,但心里很怕。
律师:你说出来,我们尽力帮你!
夏美:我丈夫过去一直打我,我怕出去他会继续伤害我。
律师:他现在在哪里?
夏美:他还在监狱服刑,但迟早会放出来的。
夏美说,倘若没有遇到这段姻缘,也许她还是商场里一名小导购,过着无忧无虑平凡的日子。
两人刚结婚的时候 婚姻也曾美满幸福
夏美与丈夫阿仁(化名)的相识,虽没有萍水相逢的浪漫,但也有一见如故的亲切。当时,夏美在商场上班,朋友说要聚会顺便给夏美介绍男朋友。前来相亲的人,正是阿仁。两个年轻人互生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于2010年结婚。
夏美:我家庭情况不好,父母都患病。我当时特别希望找到的老公能给我安全感。他高高大大的,看着挺不错。
记者:刚开始,你们的婚姻怎么样?
夏美:他表现得很体贴,处处都很周到。我们当时生活算得上甜蜜吧。
但这样的生活维持了没多久,夏美怀孕了。她感觉,丈夫也是从那时起变得神神秘秘、早出晚归。给阿仁洗衣服时,夏美总会闻到陌生女性的香水味。但她一再告诉自己,这肯定是错觉,丈夫不会有外心。
温柔又体贴的丈夫 其实一直偷偷吸毒
夏美:但再怎么欺骗自己,也得面对现实。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你?
夏美:女儿出生后他就变了,开始打人。刚开始还只是偶尔,后来变本加厉,隔三差五就找茬儿。
记者:他怎么动手?
夏美(很惨淡的一笑):他喜欢穿野战靴,特别重的那种。他一脚踹在我身上,半天我都爬不起来。
谁也没有料到,寄希望给予安全感的丈夫,却成为施加暴力最为严重的那个人。夏美说,她最无法容忍的还是阿仁一边打她、一边辱骂她的父母,骂得不堪入耳,这成为她精神上最大的摧残。
夏美很想知道,是什么让最初温柔的丈夫变成了现在暴力的恶魔。她从阿仁朋友那里获知,阿仁其实一直在吸毒……
她跟着丈夫的朋友 也学会了吸食毒品
夏美:最初我吸毒,也是为了赌气。我想为什么他能吸毒而我不能?
记者:毒品从哪里来的?
夏美:他有不少狐朋狗友,我跟他们接触多了,他们就给我毒品了。
记者:你俩都吸毒,孩子谁照顾?
夏美:女儿1岁多时我开始吸毒。孩子跟着奶奶,她爸爸什么也不管,我会给孩子些生活费。
夏美说,阿仁每次吸毒后都会出去拈花惹草。为报复丈夫,夏美也开始在夜店流连,她跟家人说去卖酒,其实有时也会做些皮肉生意。对于妻子的放纵,阿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被强制隔离了两年 一直没有见到孩子
每个月,夏美会给孩子奶奶寄2000元钱。可要是吸毒用的钱多了,夏美连孩子也顾不上。2013年的一天,夏美接到公安局的通知,称阿仁因为参与毒品交易被抓了起来。
夏美:他被抓,我反倒是更无所顾虑了。
记者:你怎么被强制戒毒的?
夏美:我吸毒再次被警方发现,被强制隔离两年。
记者:见过孩子吗?
夏美:没有,这些日子一直没见。
丈夫写信求她原谅 她说自己被打怕了
记者:现在和丈夫还有联系吗?
夏美:我们有通信。
记者:提过离婚的事儿?
夏美:提过。他说现在后悔了,在监狱里想了这么久,还是觉得我们俩的婚姻最真实,希望能够继续走下去。
记者:你怎么想的?
夏美:我看透了,他根本改不了。我要离婚,这次下定决心了。女儿今年6岁了,我想早些恢复正常生活,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律师给夏美提了不少建议,建议她尽量搜集丈夫之前实施家庭暴力的证据,汇总后提交给当地的法院,争取获得法院的离婚支持。
相关链接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让女性有了维权新途径
3月初,随着《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遭受家暴的女性有了维权的新途径。但身处戒毒所内的特殊女性群体在遭遇家暴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近日,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邀请法援律师到所内,为戒毒人员提供法律帮助。
来自四个大队的戒毒人员在干警的安排下,有序就户口落实、离婚财产分割、债权债务、民事赔偿等向律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扰,专业律师从法律角度进行了一对一的解答,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使戒毒人员了解了法律常识,并正确对待面临的问题,解除了戒治过程中的思想包袱。
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副调研员李爱文介绍,根据戒毒所内部调查,所内戒毒人员中有1/5都遭受过家庭暴力的侵害……她们中不少人不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导致其一再受伤害,此次邀请律师解读《反家庭暴力法》,就是为了让更多女性戒毒人员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