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贱如水一吨奶抵不上一吨料
满栏的奶牛成了奶农的负担。
受进口奶源冲击,从2014年夏季开始,国内奶源价格不断下跌,延续半年之久的惨淡市场,让济南许多养殖户感叹奶牛养殖行业没有春天,部分奶农采取卖牛、减产等措施止损,而坚守的奶农也对未来感到彷徨。
奶农赔惨
鲜奶价暴跌 奶农月赔两三万
9日中午12点,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冷水沟村奶牛小区内,刘先生夫妇刚忙完一阵,正在休息。桌子上放着还没收拾的碗筷、馒头、烧饼,“到中午了,我们这是刚吃完早饭啊。”刘先生说,早上5点多起来,顾不上吃早饭,就开始清理牛栏,给100多头大牛、半大牛、牛犊喂食,忙到中午,才吃上一口饭。
刘先生家里的100多头牛中,能产奶的有40余头,“产奶的牛虽然不到半数,每天产奶量还是超过奶企规定的限量。”刘先生说,元旦后,奶企就以去年12月份的产量为标准,规定了每天的收奶量,超过限额,价格就低。
“现在每公斤奶3元,超量的2.5元,根本不挣钱。”刘先生的妻子说,按照这个价格,他们每个月就得赔两三万元,“都快要赔死了,这100多头牛就是一个负担啊。”
奶农李元东的养殖场位于奶牛小区的南边,近百头大小奶牛卧在牛棚中,就在前几天,李元东刚卖了40来头,之前他的养殖场有130余头奶牛。“现在每天产奶800公斤,要是不卖那些牛,产奶量就超过了收购站的限额,还是赔钱。”李元东无奈地说。
一吨奶还抵不上一吨料
鲜奶收购价走低,但饲料价格却没下降,反而不断上涨,所以奶农的利润空间也被不断压缩。“一公斤鲜奶卖3元,超量的卖2.5元,平均一吨奶卖不到3000元,而一吨饲料就得2930元,一吨奶还抵不上一吨料。”冷水沟村奶牛小区养殖户李彦杰(化名)说。
“一吨饲料2930元,进口的苜蓿牧草每吨3400元,国产牧草每吨2000元;干草每吨1300元;带棒子的全株玉米一吨3400元。”李彦杰算了一下账,像他这样100来头奶牛的小养殖场,一公斤奶成本价3元多,这还不算水电费以及其他杂费,所以现在奶农每卖一公斤鲜奶都在赔钱。
“按说养了15年奶牛,应该挣钱了,可是每年秋天铡草都得上银行贷款。”冷水沟村奶牛小区刘先生的妻子说,2014年秋天铡草,他家又贷了10多万元,今年3月份就到期了,“本来想着按照前年冬天的行情,肯定是赚钱的,可谁想到这种情况呢,3月份贷款到期还不知怎么还账呢。”
整个奶牛小区,现在还有80来户奶农,多是本地人,“外地人在这里租房子养牛的,早就卖牛走人了。”奶农李元东说,“要不是附近建新东站,我们也早就不干了。”新东站就在奶牛小区附近建设,石济客专也将从奶牛小区穿过,政府可能会给予拆迁补偿。
无奈卖牛
一斤才8元 卖一头牛亏上万元
“以前卖牛,基本是不出地方就卖了,现在可好,想卖都没人来收。”刘先生说,现在这种行情,养殖的都不敢接手,来买牛的都是屠宰行业的,买回去当菜牛卖。
李元东说,他的奶牛论斤卖,一斤才八九元,“个头大的能卖上万元,个头小的也就卖个八九千。正产奶的牛当菜牛卖,还卖不上价,真是可惜。”
而在去年春天行情好的时候,一头产奶的奶牛能卖上近两万元,现在只能卖八九千元,一头牛就要赔一万多元。“这也是没办法,一直养着就一直赔,还不如卖掉还减少点损失。”李元东说。李元东养殖场院子里堆积着一堆草料,“去年秋天铡草就投入了40多万,怎么也得喂完这些草料,再寻思是不是把牛都卖喽。”
就算如此低价,现在奶牛依然不好卖,“就算是论斤卖、按菜牛卖,现在都没人来收了。”刘先生介绍说,要是行情持续恶劣下去,他也只能主动压价将牛处理了,卖完离场,“养了15年奶牛,说转产,谁都不愿意,但在这种形势下,坚持就意味着持续赔钱。”
李元东说,之前来买牛的是一位章丘老板,据这位章丘老板介绍,现在冷库里已经装满了牛。
据养殖户李彦杰说,奶牛小区中除了卖牛止损,以及像他这种不卖继续坚持的养殖户外,还有几户奶农采取了恶性循环的法子,就是饿牛,一天只喂一顿料、让牛不产奶。
“几个本地养殖户,既没钱再投入,又不愿低价卖牛,就一天喂一顿料,让牛不产奶,耗着。”李彦杰说,“有些人这么做是想把这轮行情扛过去后,再重新把牛育肥、重新产奶。但这么做的后果谁也无法预料,实际上就是糟践牛的命,奶牛要是能扛过去,以后说不定还能重新育肥、产奶,要是扛不过去也就废了。”
李彦杰认为,这种法子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没有资金投入喂牛,不让牛吃饱,牛身子就瘦,越瘦就越卖不出去。因为牛不产奶、没法卖牛奶回款,这么做一点收入都没有,又没有资金买饲料,奶牛的生活就全靠秋天准备的草料支撑着。最后很可能就砸在了自己手里,“或者实在撑不下去了,低价处理。”
有养殖户饿牛止损
奶贱探因
进口奶冲击本地奶源 奶农没有发言权
目前山东乃至全国原奶收购价都在走低,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分析,奶价持续走低的直接原因是受进口奶粉的冲击。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奶粉进口100.2万吨,同比增34.8%。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这些进口奶粉大多用于生产还原乳,奶企为了降低成本,纷纷使用便宜的进口奶粉生产乳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些年来,乳品消费呈现低迷状态,“消费需求降低,才是制约奶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张志民说,原料奶收购价持续走低,也暴露出奶农与奶企之间关系失衡问题。
张志民呼吁,生鲜乳应仿效生猪,尽快建立价格协调机制,由利益相关方协商确定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同时明确乳品质量仲裁检测机构,保护奶农利益。
“以前佳宝等奶企还跟奶农签合同,价格商量确定,要降价也都先跟我们奶户商量。现在,也不签合同了,降价都是直接发一个通知。”冷水沟村奶牛小区刘先生说,现在整个产业链中,奶农是最没发言权的一环,既不能同奶企进行平等对话,又没法跟饲料、草料供应商协商价格,“奶企收购价说降就降,饲料价格说涨就涨,奶户一点主动权都没有。”
专家称奶企过河拆桥 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
佳宝乳业的聂先生称,乳企也想保护奶农,不过乳企毕竟不是公益机构,“在进口奶粉价格远低于生鲜奶的情况下,乳企肯定首选进口奶粉。”聂先生说,“我们至少还在收奶,有些企业已不收了,而且计划外的产量我们也都尽量收购,帮奶农渡过难关。”聂先生透露,现在佳宝每天要收购10%-20%计划外原奶,再多就没法收了,因为仓库满了。
对乳企限量收购的现象,乳业专家王丁棉直斥乳企是过河拆桥,“如果没有奶农持续不断地提供生鲜奶,乳企能发展壮大吗?一出现价格波动,就开始限量收购,给奶农打击太大了。”针对奶农倒奶现象,王丁棉说,奶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利润分配不合理,上游养殖业的利润还不到10%。
他建议政府适时介入,一是从经济、政策层面扶持散户、家庭牧场,二是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改变小、散户奶牛养殖的低效生产力。王丁棉还建议实行生鲜奶源收购、使用、登记、备案、公告制度,根据收购使用数量,配置免税或减税进口奶粉指标奖励制度,鼓励企业用国产生鲜奶源。
出招应对 农业部派出督导组指导解决“卖奶难”
针对多地奶农倒奶现象,1月7日,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密切监测生鲜乳销售形势,通过各种形式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
切实加大奶业政策扶持和生产救助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出台奶粉收储补贴、救助奶农补贴、信贷金融支持等方法,帮助奶农渡过难关。
通知还要求各地密切关注生鲜奶生产、收购情况,实行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农业部已派出督导组,赴河北、山东、山西等奶业主产省检查指导解决“卖奶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