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培养出美国终身教授
“为人师表是做人准则;千万经典,孝义为先;遵守规则,文明举止;同情弱小,善良仁爱;诚信为人,知书明礼。”这就是新盛街道大刘社区居民汪六林的家风,正是这样的家风培育出一个优秀的女儿——美国终身教授。
成绩好不是因为特别聪明
汪六林今年66岁,他的女儿38岁,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在这个大学教数学。
提起汪六林的女儿,许多人都交口赞誉,夸她特别聪明。不少同事、朋友还以她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汪六林的女儿在学业上,从小到大,一路顺风顺水,出类拔萃。5岁就在她母亲任教的小学读一年级了,10岁小学毕业。初中三年,没有参加中考,直接上了省重点中学。学校直升考试,30名直升指标中有她一个。高中毕业,又没有参加高考,因为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奖,成绩突出,被复旦大学作为保送生免试录取了。本科毕业,以优秀成绩免试保研。研究生毕业,获得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读博士,随后获得了终身教授的职位。
“孩子学业上取得成就,不是因为特别聪明,智商过人”,汪六林说,是因为良好家风的熏陶,学会了怎么做人,并从小就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削好的苹果先拿给奶奶吃
汪六林夫妇都是教师,为人师表,是职业的要求,也是他们一生都遵循的做人准则。这一点,无疑“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女儿。
女儿几岁的时候,妈妈削好苹果,首先告诉她并要求她做的是,先拿给奶奶吃。每逢休息日、节假日,再忙,也要抽空带她去看望长辈,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在长辈面前,时时处处恭敬有礼。老人交代的事,马上就去做。“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孝顺之道,很早就给了孩子深刻的影响。
“生活在社会上,必须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汪六林介绍说,“很小的时候,过马路,我们要求并示范她,无论有没有汽车通过,一定要绿灯亮了才能通过。初中时,她骑车上学,我曾暗中跟踪观察过,遇红灯,即使没有汽车经过,她也能下车等待。从那时起,我们就放心了。”汪六林说,小时候她上街,哪怕吃一根冰棍,不论多远,包装纸必须丢弃到垃圾箱里。乘坐公交车,我们总是主动让座,以身示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孩子仁爱善良之心
“常怀仁爱善良之心,同情弱小,是我们秉承并实践的道德准则。”汪六林说。
女儿读本科时,班里一个同学得急病,她连自己的生活费也没有多留,就把自己的银行卡给了班长。之所以能这样,那是因为从小就培养起了善良仁爱的同情心。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在街上遇见乞丐,那时许多乞丐还是真乞丐,我们有意识地给她一些钱,让她递给乞丐,激发她对不幸、弱势之人的同情心。
汶川地震时,汪六林的女儿正在读博士后,收入不高,但她仍拿出一笔不菲的积蓄,捐赠给灾区。
良好的家风熏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就了孩子的一生。
张宏斌丁云(来源: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