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价值几何?
生态产品总价值是GDP的2.73倍、农民以绿水青山入股分红、一座山估值20亿元……在国家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江西,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好山好水开始“卖”出好价钱。
“定价”:好山好水有了“价值标签”
不久前,作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的抚州公布了两个数字——全市生态产品总价值3483.59亿元,是GDP的2.73倍。
“这是我们第一次给绿水青山‘定价’,人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抚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李建光说。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江西一方面在全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土地、林木、水资源等生态资源“入账”;另一方面又对生态资源开展价值评估,为绿水青山“定价”。
在抚州,当地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率先制定了一套科学而严密的“定价”方法,具体包含食物、水源涵养、休闲旅游等13个核算科目。李建光打了个简单比方:“如果治理一条河要1亿元,那保护好以后这条河至少就值1亿元。”
给绿水青山“定价”,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绿水青山的“市价”,更具意义的是,让人意识到破坏绿水青山的“代价”。
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张和平表示,下一步,江西将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生态补偿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与成效挂钩等机制,以市场化理念实现生态价值。
“折价”:以绿水青山入股分红
几个月前,江西乐安县金竹畲族乡村民拿到了第一笔27万多元分红。
地处大山深处的金竹畲族乡山林葱郁,空气清新。过去,村民守着大山却只能卖卖木材、挖挖山货,换取微薄收入。
2017年,一家企业看中这里的良好生态,和当地政府合作开发旅游项目。“我们把好山好水折价入股景区,景区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30%给大家分红。”金竹畲族乡党委书记王秀英说。
绿水青山有了“定价”,自然可以“折价”变现。
和金竹畲族乡一样,江西很多地方正将好山、好水、好空气等作为生产要素,或折价入股,或买卖变现,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乐安县绿园生态林场,1吨好空气通过碳汇交易卖出了11.5吨自来水的价钱;
在芦溪县山口岩水库,当地开展水权交易试点,以255万元的价格分25年每年向周边地区卖出6205万立方米水;
在大余县丫山景区,当地积极探索自然资源折价入股等形式,全年筹集股金3000余万元,实现分红450多万元……
抚州市委书记肖毅说:“人们都说绿水青山是财富,但过去‘无价无市’;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绿水青山不仅有了‘定价’,还有了‘折价’变现的广阔市场。”
“溢价”:好生态变好产品增值
走进江西昌抚态何源田园综合体,温室大棚内没有沤肥的味道,闻到的是植物的清香;清澈的池塘里,鱼儿和水草清晰可见。
“我们实行立体生态种养,通过生物技术让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养殖鸭嘴鲟、金鳟等珍稀鱼种,小龙虾也比外面高出10元/斤,每亩土地的综合收益达2万多元。”田园综合体负责人姜明说。
如今,江西越来越多的地方依托好山好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绿色工业等生态产业,将好生态转化为好的生态产品“溢价”增值。
初暖花开,位于江西资溪县的大觉山景区迎来不少踏青的游客。
“过去,这里就是一座普通的大山,但森林覆盖率高达98%,山中有峡谷溪流。如今,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这里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市值达20亿元以上。”资溪县委书记吴建华说。
一亩地产出2万元、一座山市值20亿元、一个蜜橘品牌估值200多亿元……类似的山水“溢价”故事正在赣鄱大地交织上演。
江西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说,随着人们对良好生态需求的增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好山好水的价值将越来越凸显,“溢价”空间将越来越大。新华社记者刘健、郭强、范帆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