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文化贸易五年机遇期
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一章中,《纲要》明确提出“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开辟了新节点,提供了新动能。
“文化贸易”顺势进入“十三五”
2003年,文化部设立专职机构,推动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商业途径走出去。
2006年,文化部、商务部以及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现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开展双年度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评选,通过中央财政向出口业绩优秀的文化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2009年4月,四部委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积极落实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扶持措施。文化部正式成立了对外文化贸易处。
2010年底,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文化部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2011—2015年总体规划》。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业内人士认为,该意见标志着对外文化贸易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文化贸易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规划。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制定了文化贸易相关政策,如近日发布的《上海市加快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等。
可以说,在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文化企业多方的共同努力,为文化贸易的不断发展提供着动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专家兼秘书长李嘉珊认为,文化贸易已是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也将成为推进“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实施的重要路径。“十三五”规划对文化贸易创新的重视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一定会为未来文化贸易的提质增效带来重大机遇。
文化产品出口有待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1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2013年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601亿美元,成为全球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能源制造成本较低,很多属于委托代工产品,另外,我国文化产品输出仍以有形商品为主,设计、服务、版权等方面出口相对较弱,很多文化产品没有负载文化内容与价值,在高附加值领域并不占据贸易主导地位。
魏鹏举认为,创新文化贸易方式,包括突出文化企业到海外投资战略布局,输出资本,推动文化企业等到国际上开展合作、落地生根,也包括上海等地的文化保税区模式、目前流行的互联网+内容模式等。这些方式相对更高明、有效,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事实上,这些创新方式正在被行业“领头羊”探索实践着。“目前,国内影视公司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已经在海外开展了很多投资并购、资源整合活动;中国文化传媒机构华人文化与美国电影公司华纳兄弟也联合成立了旗舰影业;此外还有拥有雄厚资本的万达在海外的扩张、进军好莱坞的系列举措,乐视、阿里巴巴的一系列海外战略等。”魏鹏举举例说。
作为国内知名的动漫玩具类上市公司,2014年以来,广东奥飞娱乐展开了大量并购和对外投资。2015年,该公司进行了集影视动画、动漫、游戏、文学、电影、媒体、平台、玩具、衍生品、教育、主题乐园等为一体的泛娱乐全产业链布局。据奥飞娱乐公关总监曾蔚彬介绍,奥飞娱乐投资了国内外多家顶尖VR公司,同时战略投资法国蓝蛙、图灵机器人等顶尖机器人公司,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家庭智能心生态”。2014年,奥飞动漫与美国新摄政娱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对该公司制作的三部好莱坞大片《荒野猎人》、《刺客信条》、《细胞分裂》进行投资,并根据出资比例分享这三部影片的全球票房收益。
今年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周年,位于自贸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展示、推介和交流合作方面更加活跃繁荣,探索自贸区框架下更立体、更具规模的国际品牌授权、版权贸易、文化贸易。今年,基地积极对接与筹划国际国内文化贸易展会,聚焦20余项海内外拓展项目。“希望借助基地的公共服务与平台功能,为文化企业创造更为宽广的发展机遇、搭建更为前沿的合作平台;同时也给中国文化企业创造了解全球文化产业、投资与市场环境的机会,进一步推动做大国际文化市场规模和产业能级,开拓促进全球文化产业互利双赢的渠道和途径。”基地总经理任义彪说。
增加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性
“中国文化贸易的进一步升级顺应了全球文化贸易发展大趋势,抓好这五年机遇期,将能够使中国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贸易大国和文化强国。”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十分关注“十三五”规划中有关文化贸易的提法,并从数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
首先,从注重文化产品贸易到兼顾货品贸易、技术贸易、投资贸易,通过服务外包、文化投资、共享平台、联合开发、版权贸易、数字内容服务等来扩大影响,从强调市场公平竞争发展到进一步强调同等国民待遇和环境的便利化,从解决贸易争端的政府对政府发展到企业对政府,以及建立更大范围的自贸协定体系,是世界文化贸易发展的态势。
其次,文化贸易的灵魂是理念和内容,蕴含人类理想之光和现代智慧,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必将在文化上有新的展现和表达。文化贸易不是简单输出产品,而要更深入地融入世界,整合包括信息、人才、内容、技术等在内的本土和世界文化资源,提高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地位。
再次,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文化跨国公司将迎来最佳窗口期,科技、智慧含量高,世界适应强的企业和产品会获得更大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目前中国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和形成顺差的主要省份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西部发展应更加均衡。此外,借鉴上海、天津、福建、广东四个自贸区经验,加强双向流通,提供出口和进口的便利化,实现双向互利、共享共赢,如目前索尼音乐娱乐、韩国CJ公司都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文化贸易不但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不但给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机遇,也为世界送去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技术投资。
李嘉珊也谈到文化贸易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包括贸易主体更多元,如参与主体有更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且从狭义文化企业扩展到其他类型的企业、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等;内容和产品更丰富,对中国现当代文化和百姓生活方式的呈现比重将进一步增多;覆盖领域更加全面,如投资环节可能覆盖创作、生产、营销、人才等各层面;搭建渠道和平台更精准和深入,如配合“一带一路”对海外文化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和研究,拓展新兴的海外文化市场等。“抓住全面提升文化贸易主体规模、辐射范围和影响深度的重要机遇期,努力搭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性。”李嘉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