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2.03.2015  14:27

  农产品价格不但关乎农产品本身、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还是影响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更是农产品市场正常发育的要素之一。然而,在当前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当中,随着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下压等原因,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往往超过国际市场。同时还存在农业补贴的“黄箱”等原因,也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参与市场竞争力低下等问题。如何减小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并形成一套防控机制来应对风险,两会代表、委员们开出了良方。

  搭建市场、生产者、消费者三者关联的信息流通渠道及监测系统,坚持市场定价原则

  “农产品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现在农产品的价格形成特别是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已经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一些非市场性因素决定的。”民建中央常委、长沙理工大学校长赖明勇委员认为,目前农产品价格波动所表现出的异常,主要受到供给、需求、市场、政府四个层面的多重影响,但根本问题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价格偏离价格的基本面。国家在农产品种养前没有权威市场预警发布,生产者自然凭感觉、经验去盲目种养。赖明勇说:“建议国家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监测网络化平台及预警系统,解决农民种养和市场不对接、生产与供应不对接、信息与市场不对称的情况,让农民在种养前对市场有预期、有判断。”

  “价格是在流通中形成的,不是谁想制定就能制定的。”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李士强代表认为,信息通畅才能走出农产品“涨跌怪圈”,“政府要做的是立足长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发挥农产品价格信息集成、研究以及发布的信号作用,引导价格稳定,帮助科学决策,而不是干预农产品价格。”

  “目标价格的形成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对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起重要作用。”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委员表示,让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这样给农民传达正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让农民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逐步化解这几年形成的矛盾。

  培育品牌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开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竞争力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认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要从自身下功夫,建议利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品牌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开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价格波动,降低农民的收益风险。

  好的品牌是质量的保证,质量关系到农产品价格的走势。“为什么进口的农产品贵,人们还愿意购买,因为大家认为质量有保证。”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全国委员建议,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尤其是品牌农产品,“质量好,市场流通快,价格走势自然顺畅,从而对其他相关联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起到平抑作用。”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委员建议,把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品列入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品牌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提升品牌农业的影响力,引导其做大做强,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争取农产品市场价格“话语权”,助力农产品走出国门,对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