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鲁全国政协委员聚焦文化产业——“掘金”文化新动能

05.03.2018  13:43

  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共34人,其中来自文化领域的就有6人。如何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篇大文章,使文化成为山东发展强劲的新动能,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叫响——用好用活传统文化资源

  几年前,一次在甘肃的采风,给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委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认为甘肃地处偏远,文化习俗可能没有那么开放、灵活,但他们的旅游宣传语——‘大秦帝国的发祥地,民族风情的百宝箱。甘肃,向世界敞开独特的魅力’,让我和同行的山东作家都很受震动。我们感到,这种开放的文化境界和眼光值得学习。”

  李掖平说,山东文化底蕴浓厚,守着金饭碗,有时却不知道如何将其兑换成熠熠闪光的文化产品。“‘好客山东’旅游宣传语简单明了,但如何将儒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山东人的忠诚信义、乐善好施表现出来,值得我们文化创意工作者不断思考。”

  李掖平认为:“弘扬儒家文化,更重要的是将其思想文化精髓与今天的社会道德、民俗风范和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有效激活和推动山东各行各业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建构。”

   掘金——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动能

  省文联主席潘鲁生委员注意到,刚刚印发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推进“存量变革”,将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一起,列为“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动能”的五大优势产业。

  “山东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上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潘鲁生说,“广大文化企业怎样融入新旧动能转换,大学怎样培养相关产业人才?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发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但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17%。数据和委员调研成果都指向一个问题:发挥创新、创意在产业“掘金”方面的作用,山东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潘鲁生看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山东最缺的是人才。“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应是‘连体’的,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文化创新创意人才中的作用,‘供应’更多产业人才。”

   溯源——寻求“精神动能”之根

  在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委员看来,文化产业“掘金”新动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寻根溯源。他从两个方面作了分析。

  第一,“精神动能”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激励大家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杨朝明认为,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新闻在朋友圈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在外山东人纷纷在网上跟帖留言,献计献策,这种热情、激情,正是一种“精神动能”的表现。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激发创新创意热情,这些都应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浸润、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对现实文化的理解。“如果没有对自己文化的理解,没有文化自信,是无法生出‘金点子’的。”杨朝明说。(记者 赵琳 魏然 齐静)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