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台:“武亦姝现象”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带来的三点启示

13.02.2017  23:14

  这几天,朋友圈被诗词大会及其年度总冠军武亦姝刷屏了,古典的气质,文雅的举止,深厚的底蕴,这个00后才女不仅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之韵,和诗词之美,更加让人领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风范。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物质文化和财富已然非常丰富,但精神文化却呈现出一种贫弱的面貌,人们迫切要求汲取精神的养料。尤其在外来文化资源特别丰富的同时,如何建构我国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自信成为迫切需求,这种需求呼唤着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武亦姝现象”和《中国诗词大会》的爆红正是这种需求的一种反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正式公布,这是国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从中足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武亦姝现象”的出现,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怎样的启发?

  首先,应多提供好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常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固然一直存在,但由于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错误判断了形和势,把庸俗肤浅当成了主流文化,并没有为传统文化的大显身手提供《中国诗词大会》这样好的舞台。我们可以借鉴流行文化,运用其迅速传播性的优势,正所谓“兼食五谷杂粮”,如果把两种文化互相结合,才是正确的选择。

  其次,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回顾和交流历史文化,是为了发展现实和走向未来。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大国,文化底蕴深厚,全民族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必须要有相应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做支撑,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旗帜。因此,必须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让国学成为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真正的基础教育应该是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让一代代青少年都经历传统文化的洗礼。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然之路。对传统文化究竟是全盘吸收,顶礼膜拜,还是重新解构,焕发新姿,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影视传媒要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让古典诗词、传统文化融入人群和生活,成为活的文化基因。家庭、学校和社会,也要把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置放到各种发展的首要位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中华文化释放璀璨的光彩。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