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创新显威力——广西财政以创新引领扶贫开发纪实
19.11.2015 11:08
本文来源: 财政厅
广西,作为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脱贫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广西财政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财政对扶贫的投入,同时更加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以创新引领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搭台唱戏:扶贫开发有了依托 “根据广西扶贫开发和贫困户分布的具体情况,自治区财政厅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金,大力推进扶贫工作。”谈到广西财政的扶贫开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处处长江庆深这样表示。 据统计,2011-2014年,广西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累计达95.94亿元,年均增长21.7%,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7.82亿元,年均增长41.6%。这些资金重点支持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农民培训等。 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自治区通过开展兴边富民大会战、石漠化片区县扶贫攻坚、扶贫生态移民等专项活动,搭建平台,整合各方面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江庆深扳着手指头一一数来:一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计划。2014年,自治区财政筹措落实各方面资金7.25亿元,采取专题行动,全面解决0—20公里范围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特殊困难,改善边境群众民生,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二是实施石漠化片区县扶贫攻坚。2014年,全区整合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资金174.72亿元用于35个石漠化片区县的扶贫攻坚,重点支持了片区县的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校教学楼等基础设施新建和改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等。同时,还加大了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 三是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集中解决广西突出贫困问题的重要抓手。根据广西相关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自治区财政共筹措落实资金15.7亿元,相关市县解决1.01亿元,重点用于住房补助、基础设施补助和征地及前期工作补助,完成移民搬迁10万人。2015年,计划政府投入17.99亿元,规划建设项目200个,搬迁10.83万人。 同时,广西财政还积极推进定点帮扶工作。落实中直单位帮扶资金(含无偿、有偿和物资折款)1200多万元、区直单位帮扶资金8亿元(含引进资金),落实干部包户91.06万户、帮扶项目5万多个,捐赠资金6000多万元。 整乡推进:扶贫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在广西财政扶贫开发中,机制创新成为了“龙头“和”发动机“。 江庆深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事例: 2012年,广西财政在河池市环江县大安乡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并确立了“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不是真正的扶贫,没有产业支撑的整乡推进不是真正的整乡推进”的理念。在培育特色产业过程中,坚持推动种植连片开发,积极推进“5321”工程帮扶模式,按照公司带动、大户带动、典型带动的思路,先后引进金果、银河、远旺、新中盛等4家企业采取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完成连片种植红心香柚1.2万亩,核桃种植1.7万亩。 同时,广西财政不断推动养殖规模发展,积极探索“园区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规模养殖扶贫模式,重点在“名、特、优、新”上下工夫,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全力推进示范区养殖规模发展。目前,示范区已培植竹鼠、香鸭、土鸡等特色养殖大户11户,建成各类养殖场11个,完成网箱养鱼200平方米。通过示范带动,规模养殖已惠及示范区6个村220户贫困户。 广西财政大力推动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积极为示范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信息,组织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劳务输出和就业服务,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据统计,示范区富余劳动力通过政府组织和农民自发到区外务工3000多人,在区内其他市、县务工2000多人,实现乡内就地就业200多人。同时,注重提高贫困农民技能和能人带动脱贫。 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集中打造,示范区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规模发展初步形成、带动致富增收初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示范区经过3年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大安示范区建设项目自2012年4月启动实施,截至目前,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812元,与2011年相比,人均增收1822元,增长61.2%;全乡实现贫困户脱贫521户2117人,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9116人减少至2014年的6999人。 “扶贫开发要改以前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江庆深深有感触地说,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以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以市场化手段为依托,以能人带动、农村合作社等形式,形成规模效应,解决市场、技术、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等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创新扶贫机制:打造“造血式“扶贫 近年来,在扶贫机制创新上,广西财政的做法可圈可点。江庆深给记者一一盘点: 首先,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广西财政全面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扶贫项目审批权原则上下放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自治区按因素法切块分配到县。加大竞争性和扶贫绩效在资金分配中的权重,初步建立了以扶贫绩效为导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赋予县整合资金权限,由县以扶贫规划及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及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 其次,县级政府要按照“以县为整合使用主体、以项目平台为整合依托”的要求,在科学论证、尊重民意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本级扶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以规划和计划为依据,以扶贫生态移民、整村(乡)推进扶贫为重点,建立完善扶贫项目库,搭建资金整合平台,细化平台实施方案,为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提供有效载体,促进扶贫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实施。精准配置使用扶贫资金。各县在安排使用扶贫资金时要求在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基础上,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并根据农村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确定资金安排方向,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 再其次,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了“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的中期评估,购买审计服务对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启动了覆盖全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建设。同时,把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纳入全区扶贫工作考核范围,制定了广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最后,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广西财政利用财政资金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设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担保资金和奖励资金支持扶贫对象参加农业保险,采取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的形式,解决扶贫对象贷款难问题。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提高贴息标准,解决扶贫对象贷款贵问题。2014年11月5日,在百色市田东县举行了广西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计划用6年时间,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100家以上扶贫龙头企业、10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000个以上到户增收扶贫项目;在20个县实施了扶贫小额贷款奖补试点;贫困村互助金试点村由410个增加到510个,新增互助金2000万元,资金总规模达8150万元。 “目前,自治区财政厅正在研究制定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奖补工作办法。”江庆深介绍说,内容包括:创新教育扶贫机制,构建定户、定人的教育精准资助扶贫脱困体系,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落实干部帮扶责任制,提高片区县、重点县义务教育水平;支持职业院校开设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鼓励片区县、重点县初高中毕业生到经济发达地区中高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区内对口支援机制,鼓励区内较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职业院校;鼓励社会公益资金通过多种形式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
本文来源: 财政厅
19.11.2015 11:08
山东省级财政筹资2240万支持五音戏等非遗保护
近日,山东省级财政结合中央资金统筹安排2240万元,财政厅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