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四项举措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05.09.2014  12:03

(一)创新开展全国首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力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科学规范。经过广泛调研与协调沟通,市文广新局创新思路,打破常规,拟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及标准化手段规范威海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等的管理和运行,通过3年的探索,不断提升完善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全国首例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形成拥有知识产权的服务标准。目前,该项目已在省质监部门立项,并已制定《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应用与认证实施方案》,方案已正式启动进入标准化建设阶段。

(二)积极利用数字网络技术,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实时共享。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公共文化数字云平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各类资源,把演出节目、文艺培训、阅览图书、文博展览、美术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搬上网络,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让群众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享受全天候的实时公共文化服务。目前设计方案已经初步完成,近期将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

(三)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市图书馆已率先着手探索组建理事会,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和相关章程,拟邀请基层群众、企业、军队等不同阶层的代表参与,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高效更灵活;同时,还将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给予民间文艺团体适当补贴,发挥181个民间文艺团体和文化类协会的积极性,更好的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实事,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普惠均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今年全市将完善提升农村文化大院400个,组织送戏下乡演出500场,放映公益电影3.3万场,会议中心大剧院举办高水平惠民演出40场次。截至8月底,投资150万元的3辆现代化流动图书馆投入运行,全市组织“幸福威海”等城区广场文化活动和“欢乐乡村”农村(社区)群众文艺汇演超过上百场,举办较大规模的展览展示活动80多次,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全民阅读活动,举办“百姓课堂”、“昆嵛讲坛”等阅读讲座类活动200余场,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群众2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