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陪读婆婆推着脑瘫孙子上学12年
垫江,73岁周昌华护送脑瘫孙子邬恩孟走在上学的路上。 婆婆周昌华关注孙子在课堂上的情况 同学符校维和刘德财接邬恩孟去上课 邬恩孟在教室认真听老师讲课 周昌华喂备战高考的邬恩孟吃夜宵本组图片由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垫江县保合路18号,县实验中学所在地。只要是上学天,每天清晨6:45,一老一少骑推着自行车的身影,便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外的一段长斜坡上。车上,是先天性脑瘫患者邬恩孟,高三在读,满头大汗;车后,是他的婆婆周昌华,今年73岁,气喘吁吁。从小学到马上面临的高考,12年间,邬恩孟从不曾迟到,是为数不多的全勤生之一。前日,记者前往学校,对婆孙俩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跟踪采访,为你讲述他们背后的故事。
出门
护驾下楼 20级台阶挪移3分钟
人民路凤阜堂,原垫江县粮食局车队家属区,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
“叮铃铃!”凌晨5点,阴雨天气,天空还没泛白,闹钟却准时响起。周婆婆翻身起床,客厅温度计的水银柱停留在15℃。打开窗户,外面凉风阵阵。她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周婆婆洗漱好后,来到厨房打开了燃气灶,水烧开,醪糟、鸡蛋等依次下锅,几分钟后,盛进瓷碗端上餐桌。这时,时间的指针位于5:30。她敲门来到孙子的卧室,掀开被子,为他穿好衣服,扶到床边。
靠着特制的“推车”,邬恩孟来到厕所一番洗漱,再靠着“推车”回到餐桌,婆婆始终左右相伴。
6:25,是邬恩孟去学校的时间。婆婆收拾好书包挎在腰间。老式楼房没有电梯,住在2楼的他们需经过一个转角楼梯。深红色的铁栏杆,多处已外漆脱落,铮亮得发光。扶着栏杆,邬恩孟一瘸一拐,使劲地往下挪移。
右侧,婆婆保护着;前方,由75岁的爷爷邬人普倒退着护驾。20级的台阶,花了足足3分钟。
到校
1公里路 婆婆推着自行车前行
来到楼下,婆婆帮扶着孙子站稳,爷爷则快速到楼角解开“四脚”自行车的锁链推到面前,两人再一前一后把孙子抱上车。邬恩孟双手撑着龙头,爷爷给他系好踏板锁扣后,看着婆孙俩向学校骑行。
凤山东路、水巷子、保合路……从家到学校,有超过1公里的路程,马不停蹄,需要15分钟。
车上的邬恩孟卖力地踩着踏板,却几乎使不上劲。车后,婆婆佝偻着背,扶着改装后的货架,一步一步往前推移。平路,婆婆稍微轻松一点,下坡,她需要拉着扶手,不让车速太快,上坡,则要用尽力气。
路上车水马龙,虽行人都有避让,但还要时刻注意过往的车辆。年复一年,婆孙俩早已练就“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路前行。
进校
爱心接力 14小时全由同学照顾
6:45,到达校门外的长斜坡,邬恩孟已满头大汗,周婆婆则气喘吁吁。距离第一节早自习,还有5分钟。岗亭中的保安师傅周德均注意到了人群中的婆孙,快步上前帮周婆婆推一把。
此时,校门口的小坝子左侧,符校维、刘德财两名同学已等候在此。符校维扶着车上的邬恩孟,刘德财赶紧躬下身去,解开绑在他脚上的锁扣后将他熊抱下车,符校维立刻下蹲背到背上。邬恩孟的腿脚不能张开,也不能弯曲,只能双手环绕着符校维的脖颈。
校门进到教室,有两个平坝,62级台阶,3层楼。期间,符校维始终弓着身子,双手紧紧抓住邬恩孟的大腿驮着他前行。刘德财和周婆婆一左一右,簇拥着保护。
5分钟后,上课铃声响起。邬恩孟已坐到了自己位子上,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随后的14个小时在校期间,除了打饭、洗碗分别由另外的同学负责外,其它照顾邬恩孟的重任,落在了符校维、刘德财这两名同学身上。
直到晚上8:40,周婆婆来到学校,她避开放学高峰期,提前一节晚自习将孙子接回家。
故事
婆孙18年
无论天寒酷暑刮风下雨没缺一天课
1998年,垫江城区一家医院内,邬恩孟呱呱坠地。因缺氧窒息,他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出院后的前半年,他和其他孩子相比并无异样,能哭、能笑、会吮手指头。
然而,在7个月大时,“三翻六坐九爬”,在邬恩孟身上一点也体现不出来,脑袋还一直低垂着,家人带着他来到儿童医院。一纸“先天性脑瘫”的结果,让父母瘫软在地。几天后,母亲离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孩子不容易,我要将他抚养成人。”这一年,周昌华54岁,她毅然办理了退休手续。不间断的治疗,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不得已,她只得让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和老伴从此承担起照顾孙子的责任。
随着一天天长大,邬恩孟病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了锻炼孙子,老人特制了一辆四轮自行车,在后轮处每一边各加小轮胎,用铬铁焊接增强稳定性。然后,把孙子的脚绑在踏板上。每天空闲出来,老伴在车旁扶着孙子,她则握着孙子的双脚,然后倒退着进行练习。教了差不多1年,孙子才学会转动踏板。
“再难也要让他有知识,有文化。”这是2004年邬恩孟幼儿园读完后,到凤山小学上一年级时,婆婆周昌华说的一句话。
周婆婆说,刚开始说什么学校都不收,“我就央求让孙子试一试,我说我会陪着他一起读,不会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如果跟不上就退学,学校才同意了试读一学期。”
没想,第一学期期末,邬恩孟考了全班第一名,学校这才同意办理入学手续,还选他当了学习委员。此后6年,每天上学,周婆婆都会推着孙子,骑着特制的自行车一起到校。邬恩孟的成绩,也一直位于全年级前茅。
2010年7月,邬恩孟以优异成绩考上垫江县实验中学。无论天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和婆婆从没缺过一天课。“虽然很苦很累,不过我很欣慰,我还想推着他去上大学。”采访时,周婆婆望着墙上贴满着孙子的各种奖状,露出笑容。
上学12年
校长称她“陪读婆婆”:坚强、了不起
2010年9月,邬恩孟进入县实验中学。初中毕业后,又以全校名列前茅的成绩顺利升入高中。在校的6年间,全校师生无一不熟知婆孙俩的故事。
李先奎是垫江县实验中学高三(6)班主任。他说,在最新一次月考中,邬恩孟的成绩位于全班67名同学中的第23位,全校800多名理科班同学中,也是前200名。“从邬恩孟现在的成绩来看,可望考上本科。”
校长周政权尊称周昌华为“陪读婆婆”,他用得最多的词语是“坚强”、“了不起”。多次全校升旗仪式上,他对婆孙俩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进行表扬,并号召全校师生学习。
感动之余,学校也给予邬恩孟在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不但减免了他的学杂费,而且还解决了每年1800元的低保,纳入学校每年2000元的特殊贫困补助范围。
现在距离高考不到70天。周政权透露,目前学校已向县招办等上级主管部门提交请示报告,希望能为邬恩孟申请到特殊考室,并在高考延时和辅助上给予考虑。
“小学6年、初高中6年,我得到了好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邬恩孟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考上一所理想大学,将来能够有机会回报抚养他的婆婆、爷爷,以及对他施以援手的同学和其他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