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进口额增60% 两会代表屡为高奶价叫苦
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到中国奶业时表示,“大批国人到海外抢购奶粉,买人家东西,给人家送钱,人家还限购,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
事实上,这份“耻辱”,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就一直困扰着中国乳业。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值达到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9.5%。
“伊利+飞鹤,刚与达能持平”
3月7日,黑龙江一位乳企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称,据他估算,2015年国内婴幼儿乳粉市场占比将首次超过洋奶粉,国内消费信心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年初,有媒体援引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称,去年前11个月,伊利、合生元等六大国产品牌在国内奶粉市场占有率为48.1%,而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为39.9%。
据此,该媒体称,这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品牌首次在市场占有率上超过洋奶粉。此前7年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以2007年为例,当时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35%;而到2012年,进口奶粉国内市场占比已超6成。
2015年,国产奶粉真的重新夺回国人的“芳心”了吗?乳业分析师宋亮并不这么认为。
据宋亮估算,以2015年我国婴幼儿奶粉750亿元的总销售额计算(出厂价计),达能、美赞臣等几大进口奶粉品牌的销售额约为300亿元,伊利、飞鹤、雅士利等国产婴幼儿奶粉的销售额相加约有300亿元。
宋亮认为,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去年通过跨境购进入我国的奶粉”。按出厂价计算,这部分奶粉的销售总额约有100亿元,因此去年整个进口奶粉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占比达60%以上。
据宋亮透露,达能旗下四个乳粉系列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约100个亿,且60%以上都是线上销售。相比之下,国产奶粉销售“大户”,如伊利和飞鹤,其2015年市场销售额加一起不过100亿元,仅与达能持平。
多家国内乳企业绩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乳制品进口数量和货值分别达到205.19万吨和84.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2.30%和19.75%。
今年2月,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达到17.6万吨,较2014年的12.1万吨增加5.5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值达到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9.5%。
其中,荷兰、爱尔兰、法国、新西兰等国是对我国出口婴幼儿奶粉的主要国家。
“跨境购和自贸区的出现,国内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管控越发严格,以及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偏爱,都是造成2015年成品乳制品进口量大幅增长的原因。”宋亮称。
进口奶粉的强势,极大冲击了国内奶粉企业的空间。2月29日,A股上市公司贝因美发布业绩快报称,去年贝因美实现营业总收入45.5亿元,同比下降9.8%,同期营业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27.18%。
去年中报时,贝因美就分析称,其重点产品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下降,电商、海淘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等,都使其业绩受到巨大冲击。
港股上市公司合生元则称,截至2015年9月,公司录得收入28.5亿港元,同比下跌13.4%;其中,占公司销售收入84.4%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同比下跌了14%。
■ 相关新闻
“走出去,再回来” 本土乳企出海
在零售市场上,大批国人到海外抢购奶粉。而在生产端,国内乳业原材料生鲜乳的价格,也比进口原料高一倍以上。受此影响,部分本土乳企,已经通过在海外收购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国内生奶价格超进口原料一倍
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
业董事长王景海曾提出,国内外乳品收购的巨大价差,一方面造成洋奶粉挤占市场,另一方面则使国内乳企无力溢价收奶。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政协主席杜宇新称,近几年进口大包粉(即大包原料奶粉)到岸价格屡创新低,长时间保持在1.5万-2.5万元人民币/吨,与此同时,国内乳品企业用生鲜乳生产奶粉的成本,在每吨3.3万-3.5万元左右;一些乳品企业开始大量改用进口奶粉复原乳作为乳制品原料。
近年已有4起逾10亿元的乳企海外投资
面对进口乳制品的冲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迎合国内消费市场对进口乳品的青睐,近年来,不少本土乳企纷纷到海外投资设厂。
2013年以来,本土乳业公司在海外投资金额过10亿元的有4起,包括:2014年,光明食品斥资153亿元收购以色列最大乳企Tnuva 56%股权;2015年,合生元斥资63亿元收购澳大利亚Swisse公司约83%股权;2013年,伊利集团投资32亿元在新西兰建设大洋洲生产基地,以及雅士利在新西兰投资11亿元建立乳制品基地等。
伊利集团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国食品行业海外投资呈现出“走出去,再回来”的特征。
此外,一家在澳洲布局奶源市场的乳企负责人曾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在国外生产一罐奶粉运回国内,即使算上关税,成本也要比在国内生产少很多。
在价格、原料、技术、标准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宋亮认为,当今困扰中国乳企的最大问题并不是产品质量,而是如何恢复市场信心,“这是一项长期工作”。
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称,一定要奋起直追,“要提升我们奶业的品质,要唱响我们的品牌”,“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
■ 延展
两会代表屡为“高奶价”叫苦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曾指出,“我们的奶价全球最贵”,加工成本、员工工资、管理费、检验费等也都居高不下,间接影响了本土乳企的市场竞争力。近几年有关乳业发展的两会建议中,反映乳业上游养殖成本过高、乳企负担过重的声音不绝于耳。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建议,国家应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支持范围,以政策支持和政府补贴的模式,帮助行业应对不断高涨的生产成本,同时平衡进口奶粉的价格优势,保障中国乳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提出在黑龙江建设国家级乳制品安全供应基地,为牛奶提供补贴等议案。王景海称,目前50%的基地建设都是由黑龙江省当地政府支持的,但该议案全面落实还有一定差距。
王景海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解决奶源基地的保护问题,需要中国乳业的产业化拉动,也需要调节进口乳制品,不能使大批量、低价乳制品进口冲击国内产业,“否则受伤害的不仅是工厂,也是农民本身,乃至于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