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绿意正浓
在“创模”迎检汇报会上,山东省济宁市委书记的讲话似乎有点儿“跑题”。整个讲话中,没有大篇幅汇报济宁市是如何开展“创模”的,而是详细阐述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思考。
这个“跑题”跑得对!
正是济宁市委、市政府对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正确研判,才有了对新常态下“创模”作用和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正如市委书记马平昌所言:“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济宁,对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升济宁城市品位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市人民群众过上宜居宜业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思路决定出路,运筹决胜千里!
作为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和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故乡的济宁市,自2012年开始,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创模”工作,在孔孟之乡掀起了一场以“植树播绿、争先创模”为主题的绿色“大合唱”。
规划先行科学创建 打造区域特色林业发展模式
济宁气候条件适宜,物种资源丰富,地形地貌齐全,城乡绿化、林业发展基础稳固,具备加快林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基于这样的分析研判,市委、市政府确定用3至5年集中攻坚,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委托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一轴、两城、三网、四区”的创模总体规划,即以南水北调东线干线为主轴,以济宁市城区和县(市)城区为中心,以市域内路网、水网、林网为骨架,以山地丘陵生态建设区、平原生态防护区、城郊生态景观区、湿地生态保护区为重点,实施城乡一体规划、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进实现无山不披绿、无水不映绿、无路不荫绿、无村不掩绿、无城不盈绿。
3年实践证明,规划的科学编制为济宁创建工作提供了贯穿始终的思路指导和基本遵循,有效引领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创新机制过程创建 创设林业持续发展政策平台
济宁在启动之初就将创建明确为过程创建,并且通过创新政策机制凝聚工作合力,着力推进“创模”工作,趟出了现代林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何谓过程创建?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积极推动林业生态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市委、市政府先后将造林绿化和林地湿地动态管理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建立实行领导干部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启动划定城市绿线和林地湿地生态红线,探索实施了破坏林地湿地和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二是积极推动林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召开“创模”和造林绿化动员会、现场会,成立市级领导带队的督导组,着力推进“创模”工作。三是积极推动林业政策机制更加有效。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13个政策文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四是积极推动全社会生态意识更加浓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全市新建各类造林绿化基地831处,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320余万人次、植树1500万株以上,义务植树建卡率达96.8%、尽责率达91.3%。
过程创建的“济宁模式”,为“创模”增添了无限活力。
四级同步联动创建 构筑全民参与的推动机制
按照全社会参与全市域实施的思路,开创性地实行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在市级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同时,每个县(市、区)、乡镇、村庄、单位全部层层明确创建目标,同步启动、同步实施、同步“迎检”,济宁市“创模”单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泗水县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邹城市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嘉祥县、梁山县、汶上县创建为省级绿化模范县,兖州区、曲阜市、金乡县、微山县、鱼台县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新创建省级绿化模范乡镇、市级绿化示范镇(街)25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居)120个、单位690余个。同时,以各级创建为牵动,推动各县(市、区)林业均衡发展。
“四级联创”,多点开花,济宁创出了“创模”新天地。
突破重点一体创建 城乡扩绿身边增绿有机统一
绿是“创模”的基础。济宁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扩绿与身边增绿。
坚持面上推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面上,连年实施山区绿化、水系绿化、平原绿化、城区绿化、通道绿化、镇村绿化、生态林场、生态富民、全民义务植树、湿地保护修复等10项林业重点工程,每年完成新造林20万亩以上,最多年份达到26万亩;重点区域,组团式推进森林公园、围城林带、绿色通道、山头流域的建设绿化,3年高标准实施重点绿化项目1194个。
坚持城乡大量扩绿与群众身边增绿相结合。在每年完成成片造林任务基础上,扎实开展“森林乡村、绿色家园”增绿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成市级美丽乡村375个、生态文明村1268个,乡镇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6.8%、村庄绿化率达到31.6%、镇村绿地广场建有率达到95%。
坚持政府主导工程造林与市场主体社会造林相结合。对政府主导的造林绿化,牢固树立“一年四季抓造林”的理念,大力推行工程造林、专业队造林。大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大户投资林业。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社会工商资本进入林业领域的资金达25.71亿元。
城乡扩绿与身边增绿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一个绿意盎然的新济宁。
造管并重统筹创建 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融合发展
“创模”仅仅增绿还不行,还必须让百姓致富。济宁市在实现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有机融合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坚持抓增加面积做大总量与守住存量提升质量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森林抚育,扎实开展资源管护,林地湿地征占审批率、林木凭证采伐运输率达到100%;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专业防控,加强基础设施和防控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预防预测体系;加快推行以森林公安为主的综合执法改革,在全省率先落实森林公安刑事执法权,实现了森林公安机构县(市、区)全覆盖;严格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加强队伍建设,森林火灾受害率严格控制在0.5%。以内;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定期开展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控和救治。
坚持生态为民与生态富民的融合发展。实施激励引导和龙头牵动,全市市级以上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0家,经济林规模121.7万亩,苗木花卉49.4万亩,林下经济62万亩,2014年创建国家、省荣誉品牌64个。
坚持科技引领与改革创新的融合发展。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创新林权贷款、贴息、担保、保险等方式,以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基地、林业专家服务站等为载体,大力实施百千万林业科技培训振兴引领计划、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大力探索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林业云平台建设,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市。
3年累计完成新造林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30.2%,城区绿化覆盖率41.3%、绿地率36.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4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2平方米,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1.2%,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2.8%......这是济宁市3年“创模”交出的漂亮答卷。
“济宁‘创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抓住获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机遇,着力发挥林业生态建设主体作用,持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努力构建起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林业生态体系,让济宁的天空更蓝、大地更绿、河湖更清澈、空气更清新、百姓更幸福!”这既是济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傅明先在“创模”反馈会上的绿色宣言,更是850万济宁人民矢志不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