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明:学用典 提精神

06.07.2015  13:14

    善于用典,是习近平同志文风的一大鲜明特点。近读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一书,更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同志用典的精妙意境,党员干部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学习用典,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今人用典,既包含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体现着对历史文化的自信。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中,驾轻就熟的用典体现的是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高度自信。尤其在外交活动中,习近平同志的用典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他引用“计利当计天下利”;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他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比利时《晚报》发表署名文章,他引用“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他引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用典展现的是中国气派,体现的是中华精神,彰显的是中华文化自信。党员干部应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用典增强文化自信,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

  学习用典,汲取政治智慧。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凸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他善于运用中华经典阐释治国理政思想,展示了大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学习习近平同志用典,我们可以汲取大量政治智慧。比如,学习他引用的“政者,正也”“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党员干部可以加深对政治及执政的理解;学习他引用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员干部可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学习他引用的“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党员干部可以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学习他引用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党员干部可以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用典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党员干部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学习用典,涵养浩然正气。习近平同志的一些用典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比如,他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诗描摹中华民族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壮阔历程,强调“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他用“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以百姓之心为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强调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他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这些用典,有助于党员干部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树立什么样的精神坐标,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原标题【 孔德明:学用典 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