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互联网+”:怎样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编者按: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把“互联网+”列为“十三五”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互联网+”怎样影响我们的社会生产与大众生活?就此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 山东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办公室孙晶副研究员 。
本报记者: “互联网+”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究竟“+”了哪些内容?
孙晶: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加。但它又不是简单的 “1+1=2”的简单数学关系,而是要产生“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反应。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前沿技术、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新的经济形态。
本报记者: 是不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和“互联网+”有关联? “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晶: 是这样。我们生活当中,已经从很多方面都能够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比如加销售有了电商;加计程车有了互联网专车;加制造会有个性定制、智能制造;加金融,有了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信托平台、基金平台、保险平台等等;在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民生服务方面,都会有更多“互联网+”的身影。总之,一切因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高交易成本都可能得到极大改善。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各行各业,会产生“大数据”。“互联网+”和大数据,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大数据在 “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包含自媒体和公众媒体的数据、业务数据,还有物联网自动测试检测收集的数据。不经过互联网传输的数据,很难称之为大数据。 大数据,如同历史上那些能够被用来命名一个时代的技术一样,被用来命名一个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是狩猎、农耕文明时代;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标志着继农业、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长期相互促进的发展,人类信息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数据挖掘、分析、整理和利用技术的提高,共同成就了大数据;而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特别生动、形象、有感召力、接地气,马上就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和关注。它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科学研究,二是经济发展,三是社会发展。
在科学研究方面。大数据被称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范式。每一次科学范式的转换,都会带来科技的革命性进步。由于大数据数量的庞大和全样本数据范围的原因,很多过去无法研究的问题,现在有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从而可能获得重大突破。
在经济发展方面。首先,它可以引领整个信息产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有线无线联网等硬件设施,还有软件的开发和数据挖掘服务,整个产业链的链条相当长,规模巨大。其次,由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系统交易成本,创造更适合需要的供给,所产生的间接动力,也就是溢出价值更为巨大。据测算,大数据能使制造业装配成本降低50%,零售业增加利润60%;在医疗、零售和制造业领域,可以每年提高劳动生产率0.5—1个百分点。它被喻为新经济的土壤,像石油、货币等之于经济一样重要。
在社会推动方面。“互联网+”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开放、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治理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本报记者: “互联网+”的提出,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创业、创新有怎样的意义?
孙晶: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提出,代表着对于经济增长动力选择的转换,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科技创新驱动。互联网精神就是平等、协作、透明、共享,同时能够极大地促进信用体系建设。无论企业或个人,有好的创意就有可能找到适合的客户群;发现客户群的新需求、新场景,就可能创造出新产品、新应用。
本报记者: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山东在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方面有哪些新的契机?
孙晶: 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要发挥好三大优势:第一是时空跨越和规模优势,跨越时空界限,供需品种繁多,数量充足,给供需双方非常强烈的“可获得”预期;第二是为双方提供逻辑筛选。这会极大地提高选择效率,提升消费体验;第三就是信用大数据优势,先前的消费者和经营者互相做出评价,信用大数据不仅把评价记录在案,而且会对同行做横向比较,促进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
作为山东,政府主导投资了若干电子商务平台,比如好品山东、好客山东、酷旅网、中小企业平台、外经贸平台、政府采购网,可以考虑进行整合,做好数据结构化、标准化和互通互联工作,切实发挥上述三大优势。
本报记者: 除了互联网销售渠道的拓展,还会在哪些层面对企业产生影响?
孙晶: 销售渠道仅仅是“互联网+”对经济推动作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上溯到产业链的上游。销售平台、搜索引擎,社交平台,都在悄悄地记录和积累顾客的购买记录、搜索关键词,分析购买习惯、消费取向以及产品偏好。这些大数据将令企业在产品开发、功能设计、外观设计等方面获得优势。
本报记者: 山东经济发展要实现站在“互联网+”风口顺势而为,还需要着力做好哪些工作?
孙晶: 在互联网初期阶段,电商可以通过市场自发发展,到了大数据阶段,政府需要做一些事情。这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国家、或地区性的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原因。2010年美国总统科学委员会向总统和国会提交了《规划数字化的未来》的报告,成为大数据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式事件。之后,英国、法国、韩国和新加坡等也都相应出台了自己的大数据研究计划、重大项目计划和资金支持计划。澳大利亚发布了《公共服务的大数据战略》。广东省在2012年底出台了本省的大数据发展战略,上海市也制定了大数据三年研发计划,贵州和陕西已经有自己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非常有必要制定自己的大数据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应当包含全省大数据战略的整体规划方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和计划,大数据创新环境的培育和营造,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引进、激励机制,关键技术难题的协作攻关机制,对相关企业和项目的支持措施,更加严格到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最重要的是公共数据的开放规则和数据交换交易平台的规则、数据的收集和交换的标准、隐私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