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为了0前的那个1

12.10.2017  12:50
  ◆2013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青岛市考察工作。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责任担在肩上,以问题为导向,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堵塞监督管理漏洞,不断促进制度升级、理念升级,坚决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1和0的数理逻辑,演绎出了信息时代的全部繁荣。繁华耀眼,背后1和0的发展逻辑却更为可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位的论断,洞悉0和1的基本规律,把繁复现象背后的本质讲述得殊为透彻:如果没有安全这个“1”,再多的发展成果也难免成为毫无意义的“0”。

  人命关天。四字虽短,道理却说得淋漓尽致:安全生产事关群众的福祉和获得感,安全生产已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来路,山东从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的农业省,发展到全国举足轻重的工业大省,加速工业化之路,正是伴随着与安全生产隐忧和伤痛的斗争,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促进制度升级、理念升级,抓出安全生产新局面之路。

  问题导向:

  抓住关键点做出真成效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近4年快过去了,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岛“11·22”事故后深切的嘱托言犹在耳。

  沿着管线的方向看,占压在上的厂房、村庄被生生拆出一条10米宽的“胡同”,像一串连续的“!”。

  腾房、撤人、改线,见房拆房,见棚拆棚。2016年8月,我省提前一年半完成1.1万公里油气管线上的2929处隐患整改。

  事故是最无情的检验员。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11·22”事故后,山东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一竿子到底”的决心和韧劲,盯住具体事,抓住关键点,做出真成效。“坚决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遗憾。”省委书记刘家义斩钉截铁地说。

  山东是我国化工第一大省,化工产值占全国化工的1/5,也占山东整个工业的1/5。在山东,化工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却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隐患。

  2015年下半年,山东省政府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制定了100多项安全、环保、节能指标,对全省6900家化工生产企业逐一开展了“三评级一评价”。

  很多小老板说,化工不好干了。截至2017年8月底,全省已关闭转产化工生产企业1910家,停产整顿约3000家。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开展为期5年的“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由省长龚正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专门的正厅级机构“化转办”。“全省化工产业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紧急行动”,采取8项断然措施,立即停产差评企业和不参加评级评价的企业,暂停审批新上危化品项目,公布举报电话,发动全省人民监督。

  过去,化工赚钱快,有的县、镇纷纷搞起“化工园区”,当地百姓“谈化色变”。2017年7月,山东上收所有新建化工类项目的核准备案权至市级,将危化品项目投资门槛提高至3亿元。

  像化工产业这样的清理整顿,我省的多个高危行业也在上演。2011年,山东在国内率先限定了地下开采矿山的最小开采规模,至2015年,关闭煤矿83家、非煤矿山1981家。2016年,我省开展非煤矿山转型升级,625座生产矿山中差评101家,限期整改、关停淘汰。目前,我省非煤矿山从最多时的10000多家减少到了1000多家。

  理念升级:

  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自觉

  “对安全生产,思想上是不是真正重视了?抓安全生产,责任是不是真正落实了?管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到位了没有?强化安全监管,我们的措施管用了吗?抓工作落实,我们的成效怎么样?我们的作风是不是深入扎实?

  省委书记刘家义振聋发聩的“六问”,直指安全生产的核心要义——如果没有安全这个“1”,再多的发展成果也难免成为毫无意义的“0”,抓安全生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落实。

  事实上,抓安全缺的不是安排部署,不是经验教训,而是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

  令人欣喜的是,共识正在达成,理念渐入人心,行动变成自觉。

  在企业,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门口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写着“一怕脏,怕脏就要清洁;二怕苦,怕苦想法改变;三怕死,怕死才知安全。”从“三不怕”到“三怕”,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在鲁西集团,当年利润只有1亿多,却拿出3000万学习杜邦的安全体系。有人说,不穿工装,在商场里都能认出谁是鲁西的职工——乘扶梯抓握扶手的就是。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车间主任不重视安全,就调整。目前,90%的车间主任都干过安全、管过安全。

  在社区,从2002年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在中国大陆率先引入安全社区理念开始,我省目前已创建国际安全社区6个、国家级安全社区101个、省级安全社区260个。

  前不久,省安委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的培训意见》,推动建立全面、强制性的教育体制,今年要做到高危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考试全覆盖。省安监局局长付伟说,要学习交警的办法,开发网上的学习和考试平台,以考促学,提高安全生产的认识和能力。

  制度升级:

  织密制度体系筑牢安全根基

  今年,山东再次调整加强省安委会,省长任主任,副省长均任副主任。如此高规格配备,再次释放出强烈而明确的信号:安全天大。

  为此,一套于法周延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正在山东搭建起来: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革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事故可防可控。风险形成隐患,隐患酿成事故。管控好风险,不让它发展成隐患;一旦形成了隐患,及时排查治理掉,就不会酿成事故。

  省安全生产监察总队总队长李保民,今年年后基本没着家。检查一个接着一个,随队的安全专家笑称“自己快被原单位开除了”。李保民的故事背后,是打破“熟人情面”的异地检查制度、全程留痕制度、五个当场制度、同类问题通报制度、“一企一册”整改档案制度……有应检企业说,简直人人都是“霹雳手”,天天都是“大快严”。

  24岁的沈龙,是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会宝岭铁矿机运工区的一名电工,负责提升机的电控检修。他的工装口袋里装着一个小本子,上边印着该工序的10个危险源和19条管控措施——这是他们全员“头脑风暴”查找危险源形成的成果。沈龙的故事背后,是山东在全国率先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即“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两个体系≡安全,恒等于,是‘三道杠’,是治本之策!”会宝岭铁矿党委书记、董事长邵昌友说。省安监局规划处长高发虎说,山东力争明年底在所有企业基本建成“两个体系”。每个岗位的危险源都管控住,人人都是安全员,安全形势会有大的改善。

  广袤的乡村,原来是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如今,全省有1770个乡镇(街道)均单独设置了安监办,安监办副主任均明确为副科级,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有专职安监人员4.3名,补上了政府监管的“神经末梢”。

  追责是最好的警示灯。我省对省有关部门和17市政府进行年度考核,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市“一票否决”。2016年的考核中,淄博、枣庄两市因发生重大事故,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去年的市、县政府换届中,多名县(市、区)和乡镇的党政领导干部,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辖区内发生较大以上生产事故,暂停提拔或重用。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