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让学生爱上课堂-----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专注培养实战型技术人才
13.11.2014 17:51
本文来源: 教育局
教学接地气,将课堂搬进实训车间
走进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理实一体化”的课堂,能看到有的学生在忙着加工零件,有的学生在进行零件编程。而四位指导教师实时进行指导,一会儿指导学生编程,一会儿指导学生的操作练习,一旦学生在操作中出现失误撞刀等事件,教师立即帮学生查找原因,教导学生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学生在数控方面都是零基础,学生实践操作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老师经常忙得喝点水的工夫都没有。大部分的学生游标卡尺和千分尺都不会用,老师一遍一遍地教,直到学生都能熟练使用。
慢慢地,学生从不认识程序是什么、不知道数控车床怎么操作,到经过学习,几乎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编程,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大部分学生还能保证尺寸精度。每天实训结束时,主讲教师马风华总结学生一天的实训情况,把学生在编程、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给学生讲解,让学生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问题。
“单纯理论学习很枯燥大家都不愿意学,现在把课堂搬到了车间,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课堂仅相隔几步,每天能够学到最新的技术,实践能力越来越强,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全能技工。”学生王春凯告诉笔者。
在学校,与王春凯有着同样感受的学生不在少数。“理实一体化的上课方式,能让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遇到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来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点拨自己很快也能够完成,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赵诗平告诉笔者,在实践中能边动手、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自编校本课程,新课堂创新教学程序
据学校相关领导介绍,了解,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从今年4月开始。本学期,学校2011级、2012级所有班级开始实施“4+1”上课模式,即每周1天在教室上文化课、4天进入实训车间参加实训。
数控专业由专业课教师马风华主讲,赵杰、赵永玄、李敏三位实训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上机实操练习。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三个学生一台车床,12台数控车床同时进行。而《维修电工》、《单片机》和《PLC》三门课的“理实一体”教学任务由田进、姜志臻、左文亮三位老师负责,面对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实践能力不一等诸多因素,指导老师们摸索出一套尽量贴近实际生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程序。
两个半月的时间里,指导教师每天工作5个小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他们同学生一起,身着厚实的工作服,在那隆隆的机床声中,挥汗如雨,老师和学生从没有叫苦喊累。
练习对刀用费刀、初级练习用塑料件、测量平面不用抬刀……面对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实践能力不一等诸多因素,学校指导老师们摸索出了一套贴近实际生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程序。
据悉,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学校组织各专业教师编写了34本实践类校本教程,并组建了一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精湛理论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现在,指导教师每天的工作量也从之前的每周18节增加到了现在的每周28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们都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魂”
“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召开班前会,讨论在前一天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班前会是企业车间的特色文化,学校完全是按企业的套路在培养我们。”王春凯告诉记者。
“校内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模拟操练,因此,营造一个仿真企业的实训环境至关重要。”学校电气科科长张峰告诉记者,不少学校都配备实训中心,如果在课程设置、实训指导等方面不按企业标准去办,学生的实训等同于简单的“做实验”,毕业去企业很难在第一时间跟上节奏,学生在同行中的竞争力也会大受影响。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试点及推广,现在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的学生大都爱上了这种“理实一体化”的上课模式。学生宋平在日志里这样写道:“在车间里一天的学习,远远超过在教室里一个月的学习,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每天都在期待着明天到课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实践操作的热情高涨。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校长苗向阳告诉笔者,“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特色,走车间与教室同步、以企业‘套路’培养学生的‘理实一体化’办学道路,才能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既然学校有足够的实训设施,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起来,要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真本事。”
本文来源: 教育局
13.11.2014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