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2018年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解析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做好金融“活”与“稳”的文章,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鸿业远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全省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一年的金融工作思路:金融“活”,是要以源源不断的姿态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稳”,是要牢牢把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奏响金融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互动发展的大乐章。
把住金融回归
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2017年山东GDP预计首超7万亿元,既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支撑。
建立共生共荣的“鱼水”关系,在我省正变为现实。2017年,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7万亿大关,年末余额达到70873.9亿元,同比增长8.6%;“增提创”“金融顾问团”等工作机制,推动山东金融机构“一企一策”服务实体企业;鲁企登陆资本市场步伐加快,全年A股IPO数量达到25家,直接融资比例稳步提升。
进入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山东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然而,对比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浙江等先进省市,我省金融资源总量不足、存量不活,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尚显薄弱,金融业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增长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
找准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之道。牢固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将是今年我省金融工作的主基调。
“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将是银行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重要抓手。”山东银监局副局长解晓非说。眼下,存量资金正趋向优化,银行业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全力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增量资金正加快聚集,瞄准“四新”促“四化”,各大银行与山东各级政府签署的超万亿元战略合作协议逐步落地开花。正在组建的总规模60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银行为代表的社会资本也将大显身手。
新动能往往孕育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汇聚为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借助投贷联动、股权引导投资基金、绿色发展基金、公司债券等创新手段,山东金融业将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为创新创业带来呵护和扶助,用金融之水浇灌新动能之苗。
守住不发生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必须绷紧这根弦。全省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警惕和防控金融风险,我省的坚决态度和要求一以贯之。2017年4月,省委就金融风险防控召开专题会议,其后省委常委会就金融工作专题先后研究了5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10个。
“总体看,2017年山东一手抓金融发展,一手抓风险防控,守住了底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能就此掉以轻心。”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总结。山东在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担保圈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也相应释放,要保持高度警惕。
降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一环,关系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我省出台降杠杆专项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使降杠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将以债转股和并购重组为重点,切实降低实体企业杠杆率。在此轮“市场化债转股”中,山东走在了全国前列,8家企业与银行签订1138亿元“债转股”项目,按照约定及企业实际需要,今年将有更多资金落地。
金融风险不单指金融行业本身的风险,与之息息相关的企业风险也在防控之列。对企业经营暴露的风险,我省将坚持分类施策,按照重点风险企业、风险企业、潜在风险企业划分不同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坚持因企而异、分类施策,完善动态监测、预警预案和销号管理制度。
近两年,不断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大了违约风险,进而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今年初,全省将开展一次集中清理规范行动,逐笔逐项核实,摸清家底、找准症结,坚决杜绝隐性债务增量。新一届省委明确提出,要将领导干部奖惩晋升与地方债务使用情况结合起来,严格杜绝出现“一边债台高筑、一边官职照升”的情况。
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同样离不开金融改革,唯有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周逢民道出了山东金融改革的特点:既认真落实“自上而下”的全局性金融改革,也主动开展“自下而上”的区域金融改革。
设立金融监管局被视为地方金融改革的关键“落子”。目前,山东已在17市建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全国第一部地方金融法规也正式实施,实现了中央、地方分层监管,初步构建了上下协调、完整覆盖的区域金融监管局面。
金融发展布局上,按照“突出双核、构建一极”的战略安排,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烟台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已初具规模,对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优化布局又迎新机遇:协调推动济南国家级产业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申建工作,筹建青岛财富产品交易中心,推动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山东守土有责,也必守土尽责。目前,我省共完成11家城商行、民营银行的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工作,托管总股本247.4亿股,完成确权比例90.4%,剩余2家也于2018年完成托管。同时,进一步理顺省农信联社与农商行之间的关系,建立以股权为纽带、以服务为保障的行业运行体制。
县域金融既是我省金融业发展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要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方法是培育壮大普惠金融体系。我省将鼓励传统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继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民间融资机构等普惠金融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促进“三农”、小微企业、扶贫等薄弱环节发展上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