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审批政策优惠靠关系 10家企业6家走"后门"
20.05.2015 16:47
本文来源: 半岛网
来源: s.news.bandao.cn
想办审批手续,先请客吃饭,遇到节假日,就琢磨着去相关部门打点……虽然反四风遏制了人情腐败,让政府人员不敢接受吃请,但很多经营者还是笃定“人情社会”这个死理,认为没有人情难办事,足见畸形的政商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多深。19日,本报随机调查了十家省内企业,有六家坦言曾无奈“走关系”。因人情关系导致的隐形关卡,不仅降低了效率、影响了公平,也容易导致腐败的发生。简政放权,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还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
托熟人拿的项目黄了,追回损失还得托人
我省鲁中某县的刘先生已经从商30多年,目前他的经营范围涉及市政工程、文化、农业等多个领域。对于政商关系中的人情世故,刘先生自认为游刃有余,处理得当。尽管如此,谈起去年在临县的一项投资,刘先生至今还唏嘘不已,“真是成也人情,败也人情。”
这几年,国家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增速放缓对他的企业带来了直接影响,本来作为主业的市政工程业务量直线下滑,无奈之下,刘先生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这两年陆续开始涉足水业、影视、文化、书画等产业。“我对农村比较了解,因而判断农业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所以想在农牧业上加大投入。”刘先生通过个人关系与临县的政府取得了联系,“是熟人介绍,牵扯人情关系,该县政府对项目非常感兴趣,就纳入了引资项目,双方也谈得很投机,很快达成了投资意向。”
项目的前期启动涉及到征地等因素,刘先生人也非常爽快,就把启动资金40多万元打了过去。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件板上钉钉的事儿居然黄了。“多方打听,我才知道因为我这个是农牧业项目,能为当地贡献的税收很少,当地政府很快就又不感兴趣了。”刘先生说,自己一向秉承诚信为本,况且这个项目还是熟人介绍才落地的,没想到政府部门先爽约。已经打过去的40多万元投资能不能追回来呢?他只好再去找到这位熟人,最后得到的回答是,“钱大部分已经花出去,难以追回,真想要,还得托人。”
有了过硬关系,许可证还是办了半年
权力一直在下放,但很多热门行业仍然有较高的准入门槛,相关审批被政府部门牢牢掌握,最后往往导致不是依照规则而是依照人情批出来。“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申请限制还是很大的。”在山东某市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杜先生告诉记者,“没有教育局的审批就属于非法办学。”而为了避免陷入“非法办学”的泥潭,相关企业就必须在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前,经过当地教育部门的审批,拿到办学许可证。
“有些教育部门的审批,一是不透明,二是不正规,三是时间长。”杜先生说,要想顺利拿到办学许可证,很多时候,需要在审批部门拥有过硬的“关系”,“有些人送礼都不一定能办成,时间更说不准,反正几个月是很正常的。”
2014年,杜先生与朋友计划着合伙投身教育培训行业,从当时提交办学申请,直到近日,办学许可证才最终获得教育部门批准。“办了有半年多了吧,这还是找的关系比较硬,而且送去了礼品。”他说,人情关系对办事效率的这种破坏,让他深恶痛绝。而被人情关系卡住的,不仅是事业的发展脚步,更是自己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决心。
能不能享优惠政策,就靠官员一句话
从一所专科职业院校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小许选择了回鲁南老家创业,靠准入门槛低的快餐连锁加盟,几年下来,自己的公司逐渐步入了正轨。
“回想创业这几年,我切实体会到了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小许说,由于是一家创业公司,他起初千方百计想入驻当地的创业孵化器,但这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打听才知道,由于进入科技园孵化器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到当地的很多优惠和鼓励政策,很多创业公司都挤破了脑袋要进来,“谁能进谁不能进,这个时候,人情的因素就非常重要了。”
拐了好几个弯,他终于和孵化器的主管领导联系上了,小许把姿态放得很低。 “这是个关键时刻,能不能进孵化器,操作空间很大,为什么选你而不选他?”小许说,在熟人的介绍下,他们一起吃了两次饭,谈得很投机。 “我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和比较困难的家庭情况,临走时还送了点礼品,这才获得了入驻园区的机会。”
这个经历让小许觉得,对于不擅长处理人情关系的人而言,创业的确不简单。“国家的政策有时规定得很宽松,主事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很大,说严重了,一些优惠鼓励政策你能不能享受就他一句话的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在深化对“人情关系”的理解。从济南某高校毕业还不足三年的小胡,开办了一家餐厅。出于地段、租金等考虑,他租下了邻近高校的一间由住宅改成的商铺,去工商部门注册时,工作人员告诉他,需要到商铺所在的街道办开一份“不扰民证明”。
为了顺利地开“不扰民证明”,小胡很自然地去超市买了两包烟,想在开证明时偷偷塞给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尽管工作人员并未接受小胡的“贿赂”,但他对自己的这一举动记忆犹新,大环境如此嘛,他说,自己也是被潜移默化了,换做现在也会这样做。
不幸的是,“不扰民证明”最终没开出来,因为街道办认为缺少法律依据,无法开具,这也直接导致小胡至今没能拿到营业执照,餐厅里一直用的还是临时营业执照,他生怕哪天被检查。
不找关系也行但就是折腾
在记者采访的十家企业之中,只有四家说没在“人情”上花太多心思,在济南经营一家家庭服务公司的巩先生是其中的少数。他对记者表示,经营企业这些年,与政府打交道从没求过人托过关系。
“我老家在农村,没背景也没有关系,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巩先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大学时勤工俭学的经历让他与家庭服务业结缘,毕业后顺势创业。“也许我们公司规模不大,还引不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巩先生表示,企业与政府打交道应该以平等的视角对待,只要不违法违规,企业没必要凡事求着政府,最重要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有长远发展。
“前一阶段去商务局办审批,由于有绿色通道,所有的手续都不用自己跑,也不用交费,很快就办了下来。”巩先生觉得,这两年营商环境大大好转,这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他有时还会发发牢骚。公司最近得到了外商的投资,由于是外资,钱要进来就需要相关部门批准,然后他就去找相关部门。“先是找不到人,打电话也没人接。”巩先生说,终于打通了电话,接电话的人说拿着表过来就行。可过去之后,办事人员说还缺少另一个材料,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很多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真的想问问,一些审批项目到底有没有必要,而有关部门有了权力却端着不给企业提供方便,着实让企业心寒。”巩先生说。
[编辑: 李敏娜]
本文来源: 半岛网
20.05.2015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