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计在化解国有企业重大风险中的作用—访日照市审计局局长刘树东

26.04.2018  17:31

中国审计》2018年第6期

记者/王松宝  通讯员/王照生  郑茂霞

 

2018年1月9日,在审计署对2017年优秀审计项目进行表彰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山东省日照市审计局实施的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至2015年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简称“日照港审计项目”)榜上有名,摘得2017年全国地方优秀审计项目的桂冠,这是日照市审计局建局以来荣获的第一个全国优秀审计项目。日照港审计项目对审计同行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审计中,审计在揭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具有哪些独特的作用?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日照市审计局局长刘树东。

 

记者:日照港是全国知名港口。当时选择日照港进行审计的起因是什么?

刘树东:日照港于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投产运营,是中国重点发展的沿海主枢纽港口之一。1988年,由交通部下放山东省管理,2002年又下放日照市管理。1989年,因港设立日照市,带动了一座新兴港口城市的发展。2003年,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市属国有企业。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日照港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逐渐发展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木片、大豆进口港,吞吐量在2013年突破3亿吨,跻身国内港口吞吐量前十,在日照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6年,日照市审计局将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年度审计计划,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需要。2016年初,山东省审计厅根据审计署的要求,提出“每个市要审计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结合日照实际,我们研究决定对日照港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同时,根据日照市“领导干部任中五年轮审一遍”的规定,对日照港原董事长杜传志开展任中审计。计划上报后,时任日照市长刘星泰给予高度肯定,表示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对日照港的审计计划,与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高度吻合,市政府坚决支持审计工作。二是揭示和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伴随着吞吐量大幅增长,日照港的盈利不升反降,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更令人不解的是,在日照港十余年连年亏损的同时,大大小小几百家依靠日照港生存的企业却无一亏损。所以亟需找出病因,破解风险隐患,让企业走上正轨。三是深化日照港改革的需要。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由日照港务局和岚山港务局企业部分联合重组而成,虽经十余年发展,但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人浮于事现象突出,官本位思想盛行,机构臃肿、层级过多、资源壁垒、管理粗放等问题均制约了港口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也影响到港口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在这种形势下,审计计划一提出就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时任市长刘星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协调日照港审计项目,要求审计果断亮剑,一手抓铁拳反腐,一手抓拨乱反正,强力推进港口改革。

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日照市审计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9人审计组,由时任党组成员、日照市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于2016年3月正式进驻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

 

记者:审计进点后遇到哪些困难?

刘树东:港口是日照市的核心资源。从建港起,日照港就在当地享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当地人形象比喻:“日照港打个喷嚏,日照市都会感冒。”可以说,港兴城兴,港荣城荣。由于其特殊性,审计组进驻日照港,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是集团公司规模庞大,业务繁多,客观上加大了审计难度。截至2015年底,集团公司拥有所属及参股单位112个,业务涵盖了港口业务、物流服务、建筑制造、金融商贸等领域,总资产超过560亿元,正式职工超过9000人,还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原董事长杜传志更是集各种荣誉于一身,他不仅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劳动模范,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审计这样一个人领导的在地方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企业,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是被审计单位层层设卡,结成攻守同盟,阻碍审计正常工作。进点之前,审计组已有耳闻,日照港内部关系盘根错节,处处蚕食日照港,三代不出港、依港吃港、依港卖港的行为猖獗,甚至连门卫得不到好处费,都想方设法不让车辆通过。尽管审计组十分低调,但还是让那些把港口当成“自留地”的利益集团感受到威胁,视审计为“眼中钉”,采取各种措施排斥和抵制审计,设置种种障碍干扰审计,跟审计人员玩“躲猫猫”、“捉迷藏”、打太极。对审计组要的每一份资料都由专人严格审核、层层把关,交杜传志同意后方可报审计组,导致审计工作必需的资料往往一拖再拖。即便要来的资料,大多是不完善、不齐全的,不少资料根本就是虚假的,耽误了审计的宝贵时间。

三是审计任务的艰巨性,加大了审计的压力。对于此次审计,审计局下了很大的决心,市政府更是寄予厚望。审计组担负着揭示港口病因、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反腐倡廉的重大职责,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啃下“硬骨头”。但前期由于被审计单位部分人员不配合,审计组进点一个月后还未能发现重大问题线索。这给审计带来了巨大压力。

 

记者:面对重重困难,审计是如何打破僵局揭示日照港风险的?

刘树东:我能深切体会到审计组当时所承受的压力,有的同志短短一个月便熬出了半头白发。但我始终坚信,没有什么能撼动正义的力量。我们及时调整策略、改进思路,聚焦风险寻路径,外围包抄巧迂回,找准病灶挖病根,以揭示各类风险为导向,增强审计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一是锁定疑点,确定审计重点。日照港体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秉持风险导向和精准审计理念,打破被审计单位设下的障碍,聚焦风险单位,梳理掌握疑点。针对经营指标连年下滑的异常现象,以及主营业务(包括贸易、装卸、房地产、工程、短倒)问题普遍,贸易预付应收余额过高,港口短倒业务费用居高不下,装卸费率优惠随意性大,分包业务明显不合规等异常,加大审计调查力度;针对决策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管理混乱,加大对涉嫌滥用职权、内幕交易等的审计分析力度。同时通过信访、举报等渠道,逐步掌握问题线索。

二是深入核查,印证疑点判断。在厘清疑点事项的基础上,审计组开始分组核查、逐项落实,一方面继续同被审计单位斗智斗勇,严密分析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另一方面跳出港口开展延伸调查,渐渐触碰到问题的核心。审计人员发现,贸易业务领域问题触目惊心,应收及预付款项就多达46亿元,而且贸易业务在无物流费用、无库存的情况下,竟然占港口总收入的近一半,有悖常理。装卸、堆存费给予客户过多优惠,5年累计减免15多亿元,且大多未经集体研究。工程领域,违规分包行为特别普遍,且分包企业十分集中,工程款项主要支付给若干家单位;分包工程90%以上被4家民营企业获得,而且合同价格异常。如审计人员核查一项工程时,通过税收征管审计掌握到分包单位的合同,发现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总合同价款相差一倍多,涉嫌利益输送。还有房地产领域,部分楼房售价与成本倒挂,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猫腻”明显。

三是咬定疑点,以贸易审计为切入点层层突破。经过艰难攻坚,审计组率先在贸易领域实现突破。针对应收及预付款项异常现象,审计组通过梳理5年来的财务资料,发现大部分预付应收款项及库存商品都是与民营企业之间交往形成的,有的甚至长达5年以上,过亿的有7家,过千万的有25家。通过进一步梳理这些民营企业,发现共同特点,都是民营企业拖欠进出口公司资金,或者得到进出口公司预付款后便一直未开展业务,明显是利益关联企业。审计组在分路核查中,发现有若干家企业都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基于此判断,审计人员一路与进出口公司展开交锋,促使对方在事实面前承认了通过虚假转圈贸易为169家民营企业提供资金的问题;一路对重点民营企业作进一步核查,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商数据、税务数据等,发现多家与进出口公司贸易频繁的企业为同一实际控制人,其中25人控制了12家企业,欠款高达37.3亿元。基于此,审计组向市纪委移送了进出口公司经理朱某涉嫌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案件线索,由此打响了日照港审计项目的第一枪。

 

记者:打开突破口后,审计还发现日照港存在哪些风险隐患?

刘树东:突破口打开后,审计组乘胜追击,发现日照港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线索。首先,审计发现日照港下属进出口公司与某公司以融资贸易方式开展合作,截至2015年末,某公司仍占用日照港资金近21亿元,面临巨大资金风险。审计中,审计组要求日照港尽快清收欠款。其次,在繁荣的楼市经济的背景下,日照港集团房地产公司所属的多个房产楼盘情况却出现成本“倒挂”现象。如,城市风景项目某楼盘以低于成本价向私营企业出售房产,利益输送倾向明显,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接着,在工程分包、装卸费、干部职工经商办企业、港口合作等方面,审计紧盯问题易发多发领域,边审计边探索,层层拨开“迷雾”,揭露了许多风险隐患,取得了重大成果。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通过市委巡察都一一地得到了印证。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移送的案件线索,日照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日照港集团整顿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日照港整顿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有关部门内挖外查,顺藤摸瓜,日照港系列案件立案120人,23人已被“双开”,其中杜传志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7年。根据审计建议,日照市出台国有企业监管制度20余项。同时,日照港采纳审计建议,在六大领域全面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日照港实现报表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归属母公司实现利润2.4亿元,由十年来累计亏损16.7亿元实现“由负转正”。

 

记者:日照港审计项目为什么能够取得重大成果?

刘树东:日照港审计项目攻坚任务之重、持续时间之长,在日照市审计局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审计组不负厚望,不仅揭示了企业存在的各类风险,还帮助企业化解风险,凝聚了人心,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了合格答卷。审计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果,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日照港是一家国有企业,每一分资产都属于人民。如果日照港倒掉了,日照的发展将会失去最大的支撑。所以审计机关有责任把这些资产看护好,让它们保值增值,创造效益。实践证明,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作用,揭示各类风险隐患,为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事态发展、挽回经济损失、严惩腐败犯罪发挥作用。

二是市委、市政府及山东省审计厅的坚强领导是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在审计关键时刻,我们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山东省审计厅的大力支持。时任市长刘星泰鼎力支持审计工作,全程领导了此次审计,定期听取汇报,对审计情况做出8次批示。特别是担任市委书记后,更是强力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部署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配合审计,真正让审计人员消除了顾虑、放开了手脚。山东省审计厅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审计进展汇报,给我们加油、鼓劲,想办法、出路子。

三是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和扁平化管理是取胜的重要保障。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保密工作,审计中采取了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在审计工作的领导上,将指挥所建在审计一线,分管局领导任审计组长,全程靠在审计一线,和审计人员同吃、同住、同审计;审计组长直接对局长负责,局长直接对时任市长刘星泰负责,有效保证了保密性。在审计组内部管理上,实行就地封闭审计。审计组内部严格组织纪律,严格保密制度,严格管控信息,严格现场管理,相互之间不打听、不过问、不干涉。各专项审计组长直接对审计组长一人负责,每晚召开审计线索汇报分析会,审计组长同各专项审计组长一对一交流,会后审计组长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有关线索进行分析,研究各专项审计组提供的线索是否存在关联性,是否需要进一步安排核查等。

四是优良的审计作风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审计组成员的选择,打破以往的组织形式,挑选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9名业务骨干组成“尖刀班”,确保打赢攻坚战。按照日照市审计局“审计一线党建工作法”规定,审计进点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定期召集党员会议、开展组织生活、组织理论学习,审计组长定期同审计人员交流谈心、排解压力,确保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统一、作风上严谨、生活上严格、纪律上严明,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审计人员发扬奉献精神,每天早晨7点多到岗,晚上11点甚至更晚才能休息。随着审计的不断深入,日照港层层“迷雾”被拨开,风险隐患被揭示。另外,审计人员过硬的专业素质、多种审计方法的运用,特别是大数据审计技术的运用,及时有效地揭示出日照港隐藏和潜在的风险隐患,保证了审计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