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审计局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模式

03.06.2017  09:23

今年以来,威海市审计局坚持“工作总量做减法、审计质量做加法”的思路,狠抓审计任务结构优化、管理制度重构和工作流程再造,积极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布局,缓解任务过重压力。修订完善了威海市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和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办法,全面推行A、B、C分类管理,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三年轮审一次、其他对象任职期间审计一次。具体操作中,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为,积极与组织部门等沟通对接,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数量,将经责项目总量控制在20个左右,并逐步将任中项目占经责项目总量比重提高到50%以上,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职能性质、经济活动规模等情况,确定5个左右重要项目进行重点审计,确保审深审细审透。同时,扩大交接审计范围,对部分无下属单位、事权少、资金量小的非关键部门单位,通过调整优化程序、时限要求和开通快速通道实行离任交接审计,有效节约了审计资源。

二、强化实施过程质量管控,提升审计供给水平。突出对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修订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起流程更加规范、职责更加清晰的业务运行机制。一是注重审计调研和方案编制。综合运用座谈会、个别谈话、外围走访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从被审计单位的职能特点以及财务、业务等资料入手,全面理顺被审计对象业务运行、管理制度、资金流向以及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等情况,并系统分析比较同一系统行业特点和共性风险点后,编制内容完备、务实管用的审计实施方案。建立部门间常态化动态化信息数据对接报送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组织、纪检等部门对接合作,将年初计划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及时报送组织、纪检部门,了解相关部门掌握的信息数据,深入挖掘问题线索,把握审计重点。二是强化层级管理和例会调度。修订完善了审计工作基本规程、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审计组基础质量控制作用,建立形成审计人员、项目主审、审计组长、分管领导逐级审查的质量管控体系。建立层级例会调度机制,审计组、分管领导、局党组等多层面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重大审计思路举措,根据审计现场实际修正审计思路和方向,督促各项任务落实。三是研发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统筹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审计建设,正在研发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立被审计对象数据库、项目过程监控、审计整改、档案管理等功能版块,进一步区分审计质量控制各环节的责任,推动项目实施全过程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预计上半年投入使用。

三、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提振审计监督效益。坚持抓成果开发、抓审计整改、抓结果运用相结合,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升审计监督质效。今年以来,共有10篇次审计报告、专报分析被市领导批示,有效服务了领导决策。一是建立重要情况分析专报机制。办好《审计分析》等专报专刊,针对审计发现的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发现问题分析、民营医院医保政策监管等方面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深入分析背景原因,从体制和机制上想对策、提建议,去年以来共编发《审计分析》专刊14期、有13期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其中今年以来编发了3期全部被市领导批示。二是建立审计问题整改问责机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威海市审计结论落实办法》,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政府督察机制、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和审计机关跟踪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建议。同时,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对于审计发现的反复性、行业性的问题持续关注,加大了对屡禁不止、屡审屡犯、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形的追责问责力度,增强审计实效性和震慑力。三是建立审计结果综合运用机制。审计结束后,及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报送组织部门,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结果效益。(于云龙)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