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基层审计机关监督“全覆盖”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28.11.2014  19:10

淄博市博山区审计局  康诚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依法治国的号角,明确提出了“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和积极性,科学设定监督职责,严密监督程序,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同时作出了完善审计制度的重大部署,把审计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审计职业化等要求,扩大了审计工作的外延,丰富了审计工作内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开展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审计监督工作要做到“全覆盖”,形成一种震慑,并配合新常态下的各项宏观调控部署和改革措施来开展,审计工作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国务院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部署要求,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党中央、国务院各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要求部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抓住关键环节,立足实际、深入实际,做到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深化内容、提高质量,将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置于审计监督之下,切实把好公共资金支出监督的“最后一道关口”,发挥审计对经济的“体检诊断”功能,切实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强化审计反腐作用,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资财,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改革发展。具体地说,在新常态下主要组织与开展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要高度重视,忠于职守。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有关法治、审计、经济、财政等工作的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审计机关新时期关于廉洁从政、廉洁从审的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审计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与时俱进、提高认识,以对法律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敢审敢纠、敢于碰硬,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审计干部队伍,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卓有成效。

二、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培养人才,改进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始终认真贯彻好“人本审计”的理念至关重要,在具体的管理方面,要注重内部挖潜来适应审计职业化的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来强化学习教育,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培育出更多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造就一批既懂法律、财经审计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进人方面,更要严把关口,确保素质。要继续改进工作作风,做到常抓不懈,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一些列讲话精神,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打造风清气正、求真务实、和谐奋进的良好审计机关作风。还要重视、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此为支撑,改进、创新计算机审计方法,建立、完善财税审计等数据库及分析系统,切实保障数据安全,探索实施联网审计,努力建设数字化审计机关,以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的审计技术、方式方法完成工作任务。

三、在监督内容方面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要注重政策性审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财政、税收、土地、惠民、国有资产资源、生态环保等宏观政策来开展审计工作,从源头上把握、积极开展财政收支、其他资金收支管理运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工作。认真梳理职责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项目数量及资金、资产、资源的运行、分布情况,做好审计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增强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前瞻性和计划性,通过合理地安排年度计划认真地开展政策性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政府投资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工作,在政策性方面,要强化跟踪审计,督促项目落地、政策落实、资金安全有效;在财政收入及资金统筹方面,坚决查处预算不实不细、预算收入虚增虚减、违规举债、收缴不及时甚至坐收坐支以及乱收费、乱摊派、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问题;在财政资金支出方面,坚决查处虚增预算、虚报冒领、滞留、隐瞒截留、挤占挪用、高估冒算以及私分贪污、损失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尤其要认真审查“三公经费”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要在全面审计监督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领域、行业,尤其是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如三农、土地、教育、科技、民政、卫生、社保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要有计划地定期循环地开展监督检查,接好地气,落到实处,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问题要做到一查到底,敢于处理、处罚及处分或移送纪检监察、司法部门,绝不姑息,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促使违法违纪者养成违法违纪必须付出代价的成本意识,自觉做到不敢、不能、不想违法违纪,切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绩效。

四、在方式方法方面要有机结合,积极创新。当前,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任务重与人手少之间的矛盾,个别工作的确存在疲于应付的状况,因此,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做到“守土有责”,搞好监督,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起财政审计大格局,做到“全覆盖”,注重内涵式发展,讲求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在组织安排审计工作的展开和项目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要制订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注重审计方式、方法的选取和结合,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如在年初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时,要整合审计资源,打破科室界限,实行“兵团作战,统一行动”,切块分组,以政策性审计为核心、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与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企业税收征管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将政策性审计内容寓于其他审计项目中,实行全面统筹的“一体化”安排、实施,运用“1+n”或“n+1”的模式,收集、整理、积累自用或其他科室、审计组需用的资料或线索,避免重复审计或交叉审计,减少付出或消耗,做到“一次审计,多项成果”,既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又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能为下一步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提供数据或线索,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要积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工作,严把复核关,切实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在具体的项目审计或调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依照法定程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特别是对于重大的政府投资审计项目,要认真开展跟踪审计,改进“网上审计”,切实提高效率,并在完成工程造价审计的基础上搞好决算审计;对于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坚持“逢离必审”的制度下,要全覆盖有计划地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确保取得成效;还要积极探索开展有关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

五、在成果利用方面要努力扩大,常态有效。审计工作成果是开展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审计项目最终结果的体现,其运用既是我们审计机关的关键性工作环节,也是人大、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及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无论是对政策性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还是对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等,领导和审计业务人员都要高度重视,以敏锐的眼光、精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找出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经过认真地总结、提炼、升华,针对问题提出关于体制、机制、制度性的对策建议,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建立起长效机制,以期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由此撰写出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审计要情或专题报告并及时上报,以利于党委、政府和人大的批转、督查和监督,以利于被审计或被审计调查单位对问题的认真整改和对建议的及时采纳,以利于促进全面工作,使得审计工作常态有效。还要鼓励审计业务人员注重总结和宣传工作,深挖信息点和宣传素材,善于总结经验方法,积极撰写审计科研论文和审计信息,提升审计质量,打造优秀审计项目,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开,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和宣传,借助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扩大审计影响,彰显审计风采,赢得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