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辩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基本保持8.2%左右的较高增速。
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新动能快速发展。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装备制造业增长10.3%,都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
上半年实体经济改善尤其企业效益改善,提高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预期。根据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发展战略,未来只要找准发力点,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措施,集中释放改革红利,让民间投资增速走出比较低的状态,把投资领域的空间、潜力释放出来,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不仅不会出现一些西方媒体所预言的严重衰退,甚至还会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增长的质量也会逐步地改善。
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有序进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释放,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明显。抓住当前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有利时机,有利于化解经济中潜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探索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为十九大顺利召开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
平稳增长基础更牢
一是就业持续向好。前5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实现了59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万人,而且如果和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1100万人的目标来比,已经完成了54.4%;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在5%以下。二是生产指标保持平稳增长。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基本保持8.2%左右的较高增速。三是物价涨幅比较温和。5月份CPI同比上涨了1.5%,比上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去掉能源和食品价格之后的核心CPI上涨2.1%;PPI已经从2月份的高点回落。四是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了22.7%,比去年同期提高16.3%。五是国际收支改善。以人民币计价,1-5月出口增长14.8%,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9.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39.7亿元;外汇储备从2月份开始回升至3万亿美元以上,而且连续4个月回升,5月末回升至30535.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至6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8左右,2016年下半年的贬值预期被扭转。六是外部环境改善。目前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积极因素在增加,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速比预期要好,失业率下降。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也有一些好的表现。国际经济总体向好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结构升级深入推进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 成效继续显现。2017年上半年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分别完成了60%和40%以上。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积5月末同比下降8.5%,降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去杠杆方面,微观企业杠杆率也在持续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继续有所进展。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是85.6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1元。补短板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公共设施管理投资,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新动能快速发展。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装备制造业增长10.3%,都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三是消费和投资结构持续改善。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继续加快,2017年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24663亿元,同比增长32.5%,比1-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798亿元,增长2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2%,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的产品销售情况比较好,比如体育娱乐用品类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1-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了22.5%,比全国投资高13.9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持续加快,为下一期新兴动能不断巩固扩大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注入了非常好的活力。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已牢牢地站稳了半壁江山,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5%,比去年同期的51.6%又有所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幸福产业等发展势头好,需求越来越多,服务业本身又和民生相关度比较高,表现出稳定发展的特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消费升级方向的产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产品都增长比较快,也对整体增长起到非常有力的支撑作用,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随着去产能深入推进,传统行业调整不断地往前推进。
发展潜力正在被激发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位于中上等收入国家组的中下位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需要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人均国民收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个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产生大量的新需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质量都在提升,比如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都在快速发展。供给质量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从中长期来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我国城镇化率目前是57.35%,按户籍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6%,发达国家经济体大概在8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比率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种大背景下,投资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和潜力的,比如在产业升级方面、基础设施提升方面都有非常大的空间和潜力。上半年实体经济改善尤其企业效益改善,提高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预期。根据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发展战略,未来只要找准发力点,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措施,集中释放改革红利,让民间投资增速走出比较低的状态,把投资领域的空间、潜力释放出来,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继续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经济整体上稳中向好,我们并不能忽视潜在的问题。比如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有下行压力,金融去杠杆仍任重道远。当前,应抓住稳中向好的有利时机,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继续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第一,继续加大力度,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不仅不会出现一些西方媒体所预言的严重衰退,甚至还会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增长的质量也会逐步地改善。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推动的“双创”、“互联网+”已经涌现出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共享单车等优秀的企业和全新的商业形态。虽然新业态去中心化、去层级化、定制化、轻资产、高附加值、新财富等新形态还未被充分认知,新经济的体量还不足以替代旧经济,但是其发展速度惊人、潜力巨大。而且,新经济还在改造传统的制造业,钢铁电商、物联网等也方兴未艾。当然,去产能和去杠杆等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部分企业甚至部分行业的GDP和就业可能受到创伤,但是长期来看,必须持续加大力度,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才能提升产能结构的层次,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民营中小企业的广度和深度。旧动能被新动能替代,及与之相伴随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未来迈入中高端水平、持续中高速增长的一个关键。
第二,保障民间投资的公平待遇。一方面,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降低民企市场准入的制度成本。政策制定机关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在资源使用权及支付价格、信贷利息、土地租金等方面加强市场化改革,促进国企和民企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产业政策由选择性转向普惠性、公平性。应将民间资本有意识地引入到特定产业部门,以实现新产业对旧产业的替代。为了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为当地企业提供以普惠性政策为基础的良好制度环境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降低高速路收费,而不应当通过破坏市场规则,强制企业进行重组和垄断。民间投资活力得以释放,居民收入才可以获得长期增长的动力机制。政府投资不能代替民间投资,在一些领域前者还有挤出效应,依靠政府投资来稳增长的边际效应快速递减,应转变宏调思路,即财政在经济建设领域可援助但不兜底。
第三,建立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融合监管框架,统一监管标准,从机构监管转为功能监管。通道业务中的复杂结构化产品,存在高杠杆、多链条、资金来源不清等问题亟待解决。分业叠加机构监管的现有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一方面,应建立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对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进行整体监管,减少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另一方面,应从机构监管转变为功能监管,按照产品类型而非机构类型实施监管。尤其要注重针对同类金融产品和交易行为,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投资范围、执法力度,改变监管分割的现状。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