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5年未联系室友结婚邀请 中国式尴尬引纠结
如果不是4月7日突然接到的那个电话,对于唐钢(化名),李旭已有一些陌生。
唐钢是李旭大学期间的室友,两人在同一个屋檐下整整生活了四年。不过,毕业后两人再无联系。直到当天接到唐钢电话,李旭才知道,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的唐钢已于2013年回到成都,他们两人都在同一座城市。
电话中,唐钢告诉李旭,他要结婚了,时间就在“五一”,特邀李旭参加。去与不去?顿时令李旭感到纠结。和李旭同样纠结的,还包括王忠、宋磊、杨宏伟等其他5位室友。为此,6人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去不去参加唐钢的婚礼,他们讨论了几天,截至昨日仍在纠结……
专/家/分/析
去不去背后的中国式尴尬
对于这场婚礼背后的尴尬与纠结,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陈华表示,这是一种中国式尴尬,“是中国人的一种群体性心理现象”。
陈华表示,目前中国整体仍处于一种关系社会、人情社会,“在一种关系社会当中,人脉往往会成为个体炫耀的一种方式。如果人脉关系不足,就会邀请一些关系不是特别热络的人参加。”
对于这一现象,陈华认为这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相关。“中国人一直被灌输的是一种集体观念。有句俗话叫‘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中国人强调同窗情、战友情,其实就是一种集体观念的折射。这是因为大家都习惯性在群体中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社会评价甚至会因此认为,生活中缺乏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被社会排斥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朋友中非常有号召力,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由于对人脉、关系过于看重,也使得中国人容易被人情世故所累。”对于解决这一问题,陈华表示,国人需要文化心理重建。
去不去
他们很纠结
读书时很少来往,毕业后从未联系,去了还要送礼。可同学一场,人家毕竟开了口。如果不去,以后开同学会,说不定还会被其他同学笑话。
毕业五年毫无联系
突然接到室友的结婚邀请
4月7日中午,正在眉山新区打理水吧生意的王忠,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对方表示,他叫唐钢。愣了一会儿,王忠才想起,这个唐钢,是他的大学室友。两人寒暄几句后,唐钢告诉王忠,他要结婚了,婚期定在“五一”,地点在乐山,邀请王忠参加。不过,两人虽是室友,但自从2010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毕业后,就再没有联系。
当天,和王忠一样,接到唐钢电话的,还有李旭、杨宏伟、宋磊、肖科健等人,就连远在福建的陈文弟也接到了电话。“前面四人都是室友,陈文弟是隔壁寝室的,他经常到我们寝室玩,被我们称作‘编外室友’。”王忠说。
李旭、杨宏伟、宋磊等人也表示,大学毕业后,他们均再没和唐钢联系,“现在要结婚了,突然又冒出来了。”其中,大学毕业后,李旭、宋磊、杨宏伟三人在成都上班。平时,三人也经常聚会。不过,直到接到当天电话后,李旭才知道,最近两年,唐钢也在成都上班。接到唐钢电话后,陈文弟甚至冒了一句:“毕业后一直没电话,一联系就说结婚,太不够意思了!”
李旭回忆,所有室友中,唐钢显得有些另类,“一进校就给自己制定了英语六级、考研等目标。人也有点刻板。”李旭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室友们第一次人均50元的AA制聚会上,“唐钢没喝酒,他以此为由只支付了30元。”
大学四年,唐钢和室友们的交集仅限于回寝室后偶尔的闲聊。“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班级虽然有QQ群,印象中,唐钢从没说过话。其他大学同学结婚时,也没看到过他的身影。”王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