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遍地开花(砥砺奋进的五年·聚焦“三农”)
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浙江长兴县的蓝莓成熟了,“蓝莓采摘游”吸引着长三角游客纷至沓来。细心的游客发现,每盒蓝莓都有一张小小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写着家庭农场的生产地址、联系方式、检验证书,拿手机对着证上的二维码扫一扫,还能看到蓝莓何时用药、何时检测、何时采摘。“这个办法好,吃起来多放心!”带孙女来采摘的上海游客陆清媛很满意。
目前长兴800多家规模农业主体全部用上了合格证,在全国率先实现合格证规模主体全覆盖。
在浙江,小而美的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生产过程有了高标准,高品质的农产品不断推出,农业生产走向品牌化、高端化。
家庭农场怎么规范?“小而美”,不贪大求多,让农户管理适度规模的农场,成为保证家庭农场品质的关键。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西方家庭农场农场主余松岳说,他的葡萄种植基地总共就7亩多,“这点地我们夫妻忙得过来;每亩成本1万左右,承受得起;年收入10多万元,我们很满意。顾客最看重品质,我就不断学习,琢磨怎么让葡萄种植更安全、更放心。”到2016年底,浙江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29172家,比2015年底增加23%,以户为单位的小型家庭农场,实践了“精致农业”。
经营标准也被提出。正在海盐县百合美农场忙碌的葡萄技术员王雪明告诉记者,全县的葡萄种植家庭农场,由他们从早春开始一家家指导过去,全程跟踪服务。每亩种几株葡萄,每株葡萄要留几根枝蔓,每根枝蔓要留几片叶子,结几串葡萄,都有严格规定,产量精确控制在每亩3000斤左右。高标准让海盐葡萄异军突起,成为长三角一个深受欢迎的品牌。现在海盐共有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项目类别覆盖农、林、牧、渔。
浙江对家庭农场的生产档案制度要求很严格,通过建立“记录本”和在线监控系统,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做到“管理有人员、生产有台账、操作有规程、检测有记录、去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
为严控标准,浙江坚持家庭农场培训制度。绍兴市柯桥区宏芳家庭农场农场主赵宏海刚参加了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知识更新培训班回来,他说,农业政策、行业标准化、质量安全、种植技术,市场需求……办好家庭农场,要学的东西真多!衢州市衢江区每年都要举办20期左右家庭农场培训班,期期爆满;海盐县每年举办的大型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长三角各地的葡萄大户都闻讯赶来参加。通过一轮轮培训,一大批传统农民逐步转变成为懂政策、技术精、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家庭农场生产实行高标准,农产品得以实现高品质。长兴县吕山乡南杨村“四代同堂”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洑月龙说,他的甲鱼按标准精心养殖,每只能比普通甲鱼多卖10多元,还有客户千方百计找到他,成了忠实“粉丝”。
蓬勃发展的家庭农场,也吸引着更多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投身农业。这两天,慈溪市种杨梅的小伙子戚迪锋忙得不可开交。杨梅好吃却不耐储运,他成立的慈溪市戚家果蔬农场,研发出让杨梅保鲜5天的低温真空包装技术,一下打开了全国销路,更带动了迪锋杨梅专业合作社社员致富。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