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润物细无声

02.11.2015  11:13
  古人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自古文人重学养,更重家风。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饥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作为晚清“ 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以“”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心至苦,事至盛也”……

  家风的内容承载厚重,但我最受益的就是父亲转述孔子的那句至理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那时,刚升入初中的我痴迷于古诗词,只学了些皮毛,却已有了孤傲的积习,恰好又正处叛逆期,棱角分明、天马行空,父母见了我都有些“望风披靡”。

  一次,父亲突然启发式地问我,谁是村里最有本事的人?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国刚爷爷了,他最有钱。

  父亲笑了,说,小兔崽子你只答对了一小部分。你国刚爷爷的发家致富是因为他善采百家之长。因为这一点,他是村里最有智慧的人。

  窗外,蛙声一片,心却在顷刻间静水深流。至此,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在村委会任职多年而没有私敌。自此,我看人便有了改变——

  —以前根本不入眼的傻不愣登的同桌,猛然发现竟是如此风趣幽默、憨态可掬;有些不靠谱的“老所”(这老兄平日以以色列智慧之王“所罗门”自诩)确实长着一颗聪明的脑袋;保守封闭的小敏,美术功底非常人能比;天塌下来不怕、火烧眉毛不慌的阿江有着一副侠骨柔肠;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的华刚,原来是潜伏着的运动“大咖”……

  而随着年龄渐长,我更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朴素哲理——

  —纵然是浣纱词、薛涛笺,各得其妙,你又如何分伯仲?再博学的人,也会有盲区,谁是谁的师,谁是谁的徒,谁又能说得清楚?

  女儿牙牙学语时,我便给她讲《山羊和骆驼》。首先让孩子带着疑问去听故事:骆驼是怎么证明高比矮好的,山羊是怎么证明矮比高好的,然后和孩子讨论它们两个谁最棒。

  不久后的一天,小家伙拿来一瓶饮料让我帮忙。瓶盖开启的一刹那,孩子充满惊喜地一下子搂住了我:“妈妈,你真棒,我有点儿不棒。

  毛绒绒的小脑袋偎在我的怀里,心,都要酥掉了——为得到心肝宝贝儿的夸奖,也为自己讲故事取得的初步成效……

  家风润物细无声。虽然,她的青春期刚好撞上我的更年期,但我们俩内耗很少,算是平稳过渡。严阵以待的一切,竟然妥妥地走过——

  —我们一起看电影《归来》。期待冯婉瑜最终能认出陆焉识,期待陆焉识的种种努力能产生超自然的力量,直至散场的灯光骤然亮起。看着呆若木鸡的我,女儿在一旁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这才是真正的谋式风格。

  那天,她打电话告诉远方的好友,中考离校的前一天,她带领全班同学向每一位任课老师深鞠躬,并齐声喊“老师再见”的时候,一旁的我听得是热泪盈眶……

  时光飞逝,万物流转,女儿美丽的母校也即将是“蛋蛋后”(00 后,拾小女牙慧)的天下。优良家风的承先启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同,父亲不会有多少财产可留于我一样,身为法官的我给予女儿的也必将是精神多于物质。值得炫耀之处在于,我们都是优良家风的受益者和传承者……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宋·林逋《省心录》)关于家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它比春水更蜿漫,又恰似葵花向日之隽永。于家,是风范;于国,即是脊梁…… 责任编辑:山东高法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