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

13.11.2014  12:43

即墨市审计局        张贺

审计技术创新指创造新的、较之以往更为有效地适应信息化管理条件的审计模式,检测手段主要是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其他新技术设备。随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会计电算化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查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快节奏和高效率的需求。尤其是审计向绩效审计深化,促使审计人员转变审计思维,不光需要关注财务电子数据,还需对环境绩效、工程建设的质量等进行鉴定认证,这些都需要技术手段的辅助才能完成,因此,审计技术创新已事关审计战略的长远发展,审计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思维,信息化审计将成为未来审计的主流方式。

审计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信息化审计技术的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杂的简单数理计算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查找数据背后隐藏的情况,结合审计经验迅速锁定重点审计线索;二是提高审计程序的科学性和合规性,计算机系统是一套严密的系统,应用计算机审计可以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障审计程序的严谨性、规范性,有效地规避人为因素影响审计结果;三是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检测手段就像医院的各项先进设备检查一样,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得出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一、审计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级审计机关一直致力于审计技术创新的尝试,但是在审计技术实际应用层面上的创新工作进展缓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审计人员没有树立创新思维理念,对新型技术设备的运用能力不足。一方面,一些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审计的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思维转变不及时,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习惯于过时的传统思维方式、审计方法和工作模式,不勤于学习,不善于钻研,不能及时掌握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灵活运用各种相关软硬件,把审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运用以及新型技术设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对新型技术设备的理解和运用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审计技术创新是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改变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手段,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单位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缺乏新设备,技术创新受到限制。目前,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存在任务重等工作压力,某些审计人员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审计项目上,对新知识、新技术学习、运用不够,外部环境不利于审计技术创新。

(三)缺乏审计技术创新人才。当前,我省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技术创新运用中,受计算机、工程领域等技术人才限制,审计技术创新仍处在较低水平,且开发实用性及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需要更高层次知识水平的人员来支撑,但现有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还不能灵活掌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软件应用、仪器设备等现代科技知识,再加上缺乏资金、缺少编制,使得在进行审计技术创新上人才资源严重不足。因此,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省新型审计技术创新的步伐。

(四)部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尤其是县级单位,除财政、地税、医院、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少数单位信息化程度较高以外,大部分单位仍采用传统手工记账方式,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审计项目只能采集一些Excel文件进行简单查询和分析,或运用AO系统编制底稿、制作取证等基础工作,审计技术创新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二、对审计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实现审计技术创新,需要审计人员转变审计思维,开拓审计新思路。作为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应甘于奉献,但是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能让顽固思想存在于工作之中,让工作陷于被动之中。当今经济的发展要求干部既要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按规矩办事,也要求干部要与时俱进,敢于创造,大胆开拓创新。历史告诉我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终究难成大气,顺应发展、开拓创新才能有所作为。审计人员履行自身职责、促进审计的发展,不能仅仅挂在嘴上,关键是要落实到审计行动中去。我们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以创新的方法破解审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用创新的举措谋求审计成果新突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

第二,要实现审计技术创新,应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创新审计技术手段的基础,可以借助外力和内力针对不同结构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审计理念不断转变,审计视野不断开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频繁性和审计监督内容、目标、重点等方面的不断变化,更新审计知识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同时,在工作实践中,注意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自学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更新自身的审计知识、方法和手段,不断推进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拓展审计人员的工作视野,从而为推动审计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要实现审计技术创新,需注重推动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目标,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不断拓展审计信息化平台,着力完善审计管理系统(OA)平台、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平台;大力普及AO审计和OA管理,提高审计项目实施能力和审计政务电子化水平。二是继续深化审计业务“一体化”工作,努力达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目标。完善审计工作协作机制,不断深化联合审计工作,形成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三是深入开展审计业务评估活动。科学把握审计工作的现状和内在需求,及时调整审计工作的思路,创新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审计工作始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第四,要实现审计技术创新,应建立审计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审计技术创新环境。1.明确审计技术创新的范围、方式和要求。审计人员凡是通过新技术改变审计方式的,并且通过实践检验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均作为审计技术创新,并给予创新者奖励,以推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2.使各种计算机审计软件能与审计工作现实更加紧密的贴合,建立远程交互审计网络等,使审计人员能够在遇到障碍时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能够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的运用深化绩效审计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3.加强与被审计单位事前沟通,对被审计单位的技术运用进行了解、学习,获取被审单位的数据结构和管理系统信息,从中分析出审计所需的相关信息,便于做好审计方案准备和技术准备,为审计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要实现审计技术创新,应创新审计工作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一是大力提高审计工作的绩效水平。不断深化审计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审计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实现审计工作成效的最大化;探索实施审计项目进度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执行进度、组织实施情况、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成本的考核和评估工作。二是严格审计质量控制,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探索制定全过程控制审计项目质量的有效实施办法,健全完善三级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等制度,确保审计项目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不断加强审计现场控制管理,不断规范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底稿编制、审计日记编写和审计报告等作业程序。三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创新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力求事事有结果、件件有落实,努力做到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个系统和行业,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