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屋村:复制的扶贫模式咋把好脉

13.10.2014  10:59

  正值秋收,走在章丘市垛庄镇的盘山公路上,触目所及,山脚下、山坡上,处处有收玉米、翻田的农民,但一走进的小石屋村,静谧立即袭来,犬吠之声都不可闻。

  小石屋村离着垛庄镇政府6.5公里,仅有113户村民,其中54户是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地远田荒加上年轻人逃离,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庄面临着生存难题。现在,对于小石屋村的扶贫也已展开,但扶贫模式却几乎是从邻近的十八盘村复制而来,模式好复制,但如何把好脉,做到精准扶贫?对此,小石屋村的村民心里都有“数”。

  一道院墙修了8年

  来到小石屋村的时候,59岁的李孝仓正在修自家的大门,一摞摞的红砖摆在大门口,和周边的石屋土房显得有些不甚协调。“你看着我在这修院墙,弄大门,这已经是第三期工程了。”李孝仓腼腆一笑,对记者说,“这院墙,我已经修了8年,有钱了就修一点,没钱了就晾着,攒点钱接着修。上次修是3年前了。”

  “修这院墙要花多少钱?”

  “到现在,三期工程花了8千多块钱吧,现在这弄得买砖啥的花了3000多元。这钱我攒了3年。”

  李孝仓哥哥和儿子都有残疾,前年的时候,家人做手术,花了20多万元,基本上全是向亲戚、朋友借的。“你家里欠了这么多债,为啥还要修院墙呢?”听到记者这样问,李孝仓就笑,“反正怎么着都没钱,这日子不能不过吧。”

  李孝仓家里不到5亩地,种点玉米、谷子,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两三千块钱。家里有人要照顾,也没办法出去打工。现在,一家人都在吃低保。去年的时候,村里协调给他的哥哥办了养老保险,这让李孝仓稍稍松了口气。

  和李孝仓一样,小石屋村的村民年收入普遍在两千到四千元左右,今年大旱,粮食减产,这让本来紧迫的日子雪上加霜。小石屋村村委委员翟成俊说,小石屋村耕地只有340亩,其余2000亩是荒山,只能种点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村里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造血前先要输血

  “到目前,小石屋村有五保户两户,低保户9户。2013年危房改造7户,其中集中连片新建4户,2014年集中改造5户,2013年救助困难户21户。”谈起来小石屋村的情况和扶贫,派驻的第一书记—章丘市机关事务局办公室主任何凯了然于胸。“小石屋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是经济空壳村。2014年3月,引进了济南市金水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改良嫁接肥城桃40亩,2014年5月村两委主导成立了东岭山农业合作社,以谷物、杂粮等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为突破口,壮大村集体经济。”

  危房改造、引进农业合作社、修路、修健身广场,还有对于山村村民来讲至关重要的打井,小石屋村的扶贫模式和章丘市其余山村扶贫的模式如出一辙。但这样复制来的模式能做到精准和因地制宜吗?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视察时,对扶贫工作作出了“精准扶贫,探索可复制模式”的指示。

  扶贫既要做到精准,也要有可复制的模式,章丘市委书记江林说,当地贫困村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东部山区和沿黄地区,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67%,村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差。历史债务较重是村居致贫原因,大病、失业、丧失劳动能力是群众返贫因素。去年春节前后,章丘就帮贫扶困工作查实情、摸实底,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推进,抓好多层面帮扶,提高精准性和实效性。

  对于小石屋村来说,在产业扶贫之先,现在主要在做的是输血。“小石屋村比较偏僻,以前基础设施方面欠账比较多,现在我们正在补上这一方面的短板,另外也在吃水、路灯、文体等民生方面做突破。”何凯对记者说。

  扶贫需要长远规划

  “今年形势不太好,希望政府能继续多给做好事。”临近中午,58岁的杨焕芹还在干活,地里收来的谷子,她要拉着石碾一遍又一遍的来回走,这是村里仍在延续的脱粒方法。

  “我家地就1.5亩,但在山坡上,从村里上去有3里地呢,今年旱,谷子就收了150斤左右,种的玉米和豆子也减产了。”杨焕芹说,对于现在的扶贫,她最满意的有两件事,一是打井,二是修了村里的路,“就这1亩多地,上个山受罪啊,以前一下雨不少老人磕着绊着的,现在顺畅多了。”

  但期盼也同样不少,“自家种的黑小米、核桃都是好东西,但是外面人来收购价钱给的低,希望政府能帮忙打开销路,价钱高一点。还有就是家里的房子太老了,漏雨,希望政府能帮着修一修。”

  农作物质高价低、房子破烂,成了不少村民迫切要改变的现实。翟成俊对记者说,现在村里的房子有不少是土坯房,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房子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雨季时阴暗潮湿且漏雨,村民叫苦不迭。

  现在小石屋村已经进行危房改造,集中建设了十几间房屋供条件差的低保户入住。村里还引进了农业公司、成立了合作社,尽快启动农作物加工项目,并与供销超市合作实现农产品的统购统销,逐步增强村级的经济造血功能。

  “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村里新建卫生室,改造自来水,解决村民吃水问题。”何凯说,帮扶是个持久的活,按照老百姓自己的意愿做扶贫,以后小石屋村肯定会大变样。(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