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麦价格弱势运行 美农报告利空国际麦价

18.08.2015  11:58

  一、国内麦价整体延续弱势 区域间有所分化

  近期随着国内主产区部分区域流通市场粮源数量明显减少,规模化采购难度加大,这也促使区域间麦价走势有所分化,但整体弱势运行格局未改;北方麦区麦价同比下跌幅度相对较大。据统计,截至8月10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537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209万吨。截至8月中旬,江苏全省三等小麦收购均价2358元/吨,出库均价2442元/吨;其中泰兴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新麦收购价2320元/吨,优质小麦收购价2480元/吨。安徽三等混合小麦收购均价2249.8元/吨,出库均价2302.2元/吨;其中亳州谯城区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新麦收购232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2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2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60元/吨。

  二、国家临储麦成交量处于低位 强麦期价弱势反弹

  8月11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投放粮源数量114.69万吨,实际成交0.8081万吨,平均成交率为0.7%,成交均价2469.1元/吨。相比之下,8月4日国家临储小麦实际成交0.4637万吨,平均成交率0.4%,成交均价2489.02元/吨。自主产区新小麦上市以来,国家临储小麦实际仅成交39.3759万吨,平均成交率2.79%,由于实际成交数量较少,其价格风向标作用明显弱化。国内强麦期价在经历近期明显下跌之后出现反弹;截至8月14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601合约期价报收于2737元/吨,较8月7日的2720元/吨,上涨17元/吨,涨幅0.62%,期间最高价2750元/吨,最低价2711元/吨。

  三、美农供需报告利空 国际麦价弱势走低

  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上调2015/16全球小麦年末库存预估至2.2147亿吨;将2015/16年度美国小麦结转库存预估由7月的8.42亿蒲式耳上调至8.5亿,农场季节平均价格下限下调10美分,上限下调20美分至4.65-5.55美元/蒲式耳;中国2015/16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3亿吨,7月预估为1.3亿吨;中国2015/16年度小麦进口预估为220万吨,7月预估为200万吨。美国田纳西州的知名私人分析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Informa Econom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16年度(4月到次年3月)全球小麦产量(包括杜伦麦)预计为7.202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7.152亿吨,不过低于上年的7.259亿吨。乌克兰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乌克兰2015年小麦收割工作已基本结束,截至8月11日收割工作已完成98%,共收获小麦2620万吨(容重);2014年同期乌克兰小麦收获量为2330万吨。因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天气条件改善,农业咨询机构SovEcon将2015年俄罗斯小麦产量预测数据上调到5950万吨,比早先预测值高出200万吨。受美国农业部8月小麦供需报告利空等因素拖累,美麦期价走低。截至8月14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510.75美分/蒲式耳,较8月7日的516美分/蒲式耳,下跌5.25美分/蒲式耳,跌幅1.02%,期间最高价533.2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88.25美分/蒲式耳。截至8月13日,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3.5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74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18元/吨。

  四、价格影响有效供给 关注后期供需博弈

  国内主产区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继续执行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麦价的底部,这也意味着麦价难以出现大幅下跌,但以往政策的提价效应也逐步丧失。在国内麦市供需整体充裕的格局下,市场主体需理性看待后期小麦市场行情走势。后期传统旺季所引发的回暖行情对麦价能有多大的提振效果取决于粮库、粮食贸易商在供给压力下的出货力度与用粮企业基于国内后期粮源供给与下游需求改观预期下的采购力度之间的博弈。关注后期阶段性的采购升温所引发的区域性供需格局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