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专家会商会议在济南召开
3月3日,全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专家会商会议在济南召开。
会议听取了7个考察组对17市当前小麦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等有关情况的汇报,分析了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提出了全省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技术意见。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由于小麦播种基础好,冬前管理措施到位,越冬期间墒情总体适宜,气温高,光照足,积温多,带绿越冬面积大,基本实现了安全越冬,苗情转化较好,一、二类苗面积增加,群体较为适宜,个体发育健壮,当前全省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土壤墒情总体适宜,病虫草害发生相对较轻。
会议分析,目前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些播种偏早和播量偏大的地块有旺长现象,存在后期倒伏隐患。二是部分地块杂草较多,部分地区纹枯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较重。三是部分秸秆还田旋耕地块,镇压不实,土壤松喧,存在着早春低温冻害和抗旱性减弱的威胁较大。四是由于前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匀,鲁西北、鲁中个别地区表墒看好,底墒不足,旱情已开始初步显现。
会议认为,下一步麦田管理工作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控结合,科学运筹肥水。特别是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一是及时镇压划锄,保住地下墒,增温促早发。尤其是对旱地麦田,坷垃较多麦田,秸秆还田、土壤喧松麦田以及旺长麦田要把镇压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重要措施抓紧实施。要积极开展机械镇压作业,努力提高镇压效果。二是对弱苗、底墒不足及土壤悬松的麦田要抓紧浇好返青水和适量追肥。沿黄地区要早引多引黄河水,努力扩大灌溉面积。三是对旺长麦田要综合运用镇压和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长,培育壮苗。四是对一、二类麦田的肥水运筹要突出氮肥后移,在起身拔节期进行肥水管理。五是防冻保苗。要及早制定应对“倒春寒”预案,在春季低温到来之前,要提早及时浇水,减缓麦田地表温度波动幅度。六是推行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尤其应注意在返青期适时搞好化学除草工作,科学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王登启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强调,当前全省小麦由南往北、自西向东已返青起身,正值小麦管理的关键时节,各地要务必抓好田间管理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一是要组织有关专家和基层技术人员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活动,通过集中培训、入户指导、地头示范、电视讲座、报纸网络宣传等途径,加大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二是要提前谋划和筹备好小麦后期的“一喷三防”工作。三是要强化部门合作,依靠合力促春管。农业部门要积极和水利、气象等部门联系沟通,做好对干旱、“倒春寒”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充分利用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组织搞好机械镇压、化学除草等规模化作业。四是要及时调度好灌溉用水,保证春季麦田灌水需要。
会议邀请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省气候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及厅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