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书院首期管理骨干培训班开班
今年5月山东启动“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后,师资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各地尼山书院发展瓶颈。11月4日,2014年度山东省尼山书院管理骨干培训班在山东大学开班,来自山东省图书馆及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图书馆系统的58名人员参加。为加快推进尼山书院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山东省文化厅决定对全省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及所设立的尼山书院管理、师资骨干进行轮训。全部培训拟在明年3月前完成,届时预计有750名骨干充实到各级尼山书院,实现书院骨干力量本土化。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出席开班仪式典礼时说,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着眼于3点考虑。首先,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化思想,履行文化部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职责的需要。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在孔子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发出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作出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宣言,赋予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现代图书馆与古代书院具有天然联系和文化渊源,中华文脉的传承发展与书院体系建设不可分割。其次,这是回应群众热情,引导“国学热”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在我国民间兴起了广泛的“国学热”,图书馆承担着教化人心、传承文明、引领风尚的职责,在这场“国学热”中,应该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成为引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主力军,促进国学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这是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办尼山书院,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走近百姓,有利于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总量,提升服务水平。
徐向红强调,培训班学员要增强责任担当,提高对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升自身服务技能。
开班当日,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为学员作了题为《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讲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的专题讲座。李国琳指出,各地要准确把握尼山书院建设的原则要求,坚持“开拓思路、创新服务,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典型带动”的32字原则,不新建设施,不新增人员,分步骤、分层次扎实推进尼山书院建设。她介绍,目前全省所有市级以上图书馆及1/3的县级图书馆已启动尼山书院建设,省图书馆及济南、济宁、菏泽等地已建成尼山书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