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事局:共建共享 让平安之风吹遍山东海区

29.04.2016  20:00

   中国山东网4月29日讯  (记者 张敏敏 通讯员 马桂山) 4月27日,山东“平安海区”创建活动现场会在日照召开。当天,一场春雨不期而至,山东海事局局长袁宗祥向与会代表开玩笑说:“春雨贵如油,安全工作是积德行善,老天爷用这场雨表示了对大家的欢迎,也表达了对‘平安海区’创建活动的认可。”

  袁宗祥局长此言不虚,“十二五”期间,山东海事辖区险情数较“十一五”下降14.7%,等级事故件数较“十一五”下降32.4%,且未发生死亡失踪 30人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这组数字显现出山东海上形势的总体稳定,更显示出山东合力创建“平安海区”的成效。

  平安入心 政企合作全民创建

  平安是福,“平安”既是个人的福分,也是企业的福祉。然而,山东海上险情数量达全国十分之一,北方的一半,与陆上山东面积一样大的海上山东,面临着风险高、环境敏感度高、民生关联度高的“三高症”。

  面对这一现状,作为辖区海上交通安全主管部门,2013年山东海事局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积极组织300家涉海单位,共同开展为期5年的“平安海区”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山东沿海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助推山东蓝黄经济安全健康快速发展。

  2014年4月,山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山东沿海“平安海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由点到面全面启动平安海区创建,标志着“平安海区创建”活动正式上升为省政府主导,社会各届积极参与的全民创建活动。

  山东省政府安委会负责“平安海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创建活动办公室设于山东海事局,组织成员由交通、安监、 渔业、海事、救助、旅游等部门组成,以建设“六个平安”(即平安高效港口、平安船舶、平安航线、平安水工、平安旅游和平安渡口)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日照、滨州、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沿海各地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创建组织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逐渐形成政府主导、政企合作,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责任共担 合力保平安促发展

  山东沿海海上年均运输旅客近3000万,海上危险货物年运输量已达2.72亿吨,6级以上大风天气年均100天左右,8级以上大风天气年均60天左右,成山头水域每年雾日多达130天。保安全促发展的责任越来越重,需要各涉海单位和社会各个方面共担责任,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长久持续的平安。

  据介绍,自“平安海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山东海事局加强与地方政府、港航单位的密切联系,采取具体、有力的措施,建立了合力保平安促发展的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与山东省安监、交通、气象、海洋渔业及北海救助局、黄渤海区渔政局等成员单位领导就合力创建“平安海区”达成共识,联合开展了商渔船防碰撞、碍航养殖清理等专项工作,优化了海上通航环境;与山东省安监局、气象局联合开展恶劣气象预警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海上预警网络;与北海救助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加强人员交流,强化工作联动,形成应急合力;与天津海事局、辽宁海事局、河北海事局共同签署了《北方片区搜救合作协议》;建立了交通运输部驻鲁单位和大型港航企业的定期联系沟通机制等。

  目前,山东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监督”的海上安全工作格局,开创了海上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以青岛为例,针对青岛滨海旅游现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交通港航、海事、旅游、海洋与渔业、工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海上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定于每年4月至10月旅游旺季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又如烟台建立完善了海事、港航、船级社、消防,客运公司、港口客运站等单位的客滚航线和客船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在中韩航线班轮实施安全协商、动态跟踪、检验协调、分类监管“四项机制”。

  未来,山东将继续深化“联网、联防、联控、联动”机制。袁宗祥表示,“要在执法联动上下工夫,在共同治理上做文章,固化海上安全联合监管措施,加强在水域巡航、搜救应急等方面的合作;要畅通信息流转渠道,构筑海上交通安全链,形成共谋安全的监管合力,顺应山东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需求,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风险预控 抓牢安全“牛鼻子”

  “十二五”以来,山东沿海船舶进出港327万艘次,较“十一五”增长41.6%;货物进出港量达42亿吨,较“十一五”增长56%,其中危险货物运量达10.3亿吨,较“十一五”增长168.6%。山东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海上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分不开,与山东海事局强化风险预控,抓牢安全“牛鼻子”分不开。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事前的主动比事后的被动要好。山东海事人深知,要制定长效机制预控风险,就必须先摸清规律。经过充分的调研,一个个事故被分析,一个个案例被解剖,最终,“四重一关键”(即重点监管对象、重点时段、重点气象海况、重点区域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科学安全监管规律被总结出来。

  准确把握“四重一关键”安全监管规律,是实现海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五制五关”客运船舶长效机制的建设便是一例。据介绍,“五制五关”具体是指“建安全管理责任网链机制,把好责任落实关”、“建网格化监管机制,把好动态监管关”、“建船员动态监管机制,把好船员适任关”、“建分类管理机制,把好现场监督关”、“建安全信息预警机制,把好船舶限航关”。建“五制”把“五关”取得显著效果,确保了每年近3000万人次的海上安全便捷出行。

  针对迅猛增长的海上危险品运输,山东海事局也探索出了风险预控机制——船载危险货物“六问六控”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这一机制从环境、码头、船舶、货物、人员、防备等六个角度科学评估风险,系统管控风险,确保了2015年2.72亿吨危险货物安全进出港。

  培育文化 打造“平安是福”文化理念

  国际海事组织统计表明,80%以上的海上事故原因是由人的因素引起的。人的行为是靠思想来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只有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在培育安全文化氛围方面,山东海事局大力倡导“平安是福”安全文化理念,积极营造“关爱海上生命、关注海上安全”的浓厚氛围,开展“11·24”山东海上安全警示日活动,强化“四防一禁”(防大风、防碰撞、防火灾、防冰冻,恶劣气象海况科学禁航)工作举措,使得“平安是福”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学生是最容易接受的群体,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可以进一步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播效率。山东海事局主动联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仅在威海市,2015年海事就与交通、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30余次,利用执法船艇、船舶交管中心开展“市民开放日”、“海事开放日”40余次。

  在袁宗祥局长看来,安全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平安是福”的安全文化理念,深入推进“平安海区”创建活动,为确保山东海上持续平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敏敏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